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产业公司
 

2013年3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化助力潍柴走向全球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际化助力潍柴走向全球

(上接第十五版)

目前,不拘一格“引”人才的思路,在潍柴上下已达成了共识,至于如何用好这些人才,潍柴的经验是:敢于引进,敢于重用。对于引进的人才,潍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其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目前,潍柴的战略总监、法务总监、技术总监、信息化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电控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动力总成研究中心等重要职位,全部由近两年引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担任负责人。对于技术人才,潍柴推行项目负责制,让他们独立主持承担研发项目,实现在压力中快速成长。

罗纳德·朗·莫尔,美国籍企业管理专家,康明斯公司原总经理。退休后,2010年被聘任为潍柴重机发电设备公司总经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潍柴发电设备公司各项运营指标大幅提升,公司产销量、产值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之最。

博士张展腾是美籍发动机专家,2007年来到潍柴后,担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电控首席技术专家。他亲任发动机电控单元控制策略专项研究项目负责人,使潍柴发动机在不使用外来电控单元的条件下,自主完成并实现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驱动与控制。

人才工程的落地,带来的是潍柴高速发展的辉煌业绩。以2010年为例,潍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74%;发动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提前两年完成500亿元目标;各类发动机产销77万台,继续保持全球高速大功率动力第一提供商地位。

谭旭光表示,随着潍柴“十二五”战略的实施,集团公司将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利用海外高端人才资源,全面推进人才高地的规划和建设,建立起具有国际理念、战略匹配、市场优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并以高科技项目为纽带,汇聚精英,为海内外有志之士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潍柴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人才高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下,经营好全球化企业的课题责无旁贷地摆在了潍柴人面前,目前的潍柴,各部门努力在理念、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和语言等各方面,加速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员工摩拳擦掌之际,谭旭光的思维也一直在飞速运转。

谈到加速全球营销和本土化经营的话题,谭旭光告诉记者,未来企业将尽快由一般贸易这一初级阶段向全球营销的方向转型,逐步实现网络体系化、品牌国际化、制造本土化、人才当地化、研发全球化。全球营销会进一步深化;市场要以非洲、东南亚、东欧等为突破口,通过技术输出、项目合作、海外建厂等方式,加快制造本土化。至于如何做好海外企业的投资和整合,他表示,潍柴将继续投资和整合全球优势产业和技术资源,不断扩展集团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全面推进法拉帝游艇、林德液压、凯傲叉车的整合和发展,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此外,还要借助海外企业平台,推动国内各业务板块进一步提高产品标准,加快走出国门,力争到“十二五”末,集团海外业务收入能达到总收入的30%以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