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会“企业好声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听两会“企业好声音”
三月是春风送暖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今天,本报传递100位代表委员的声音,表达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探求之心,传递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使命与责任。
这些声音里,久违的、充满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呼声撞击着我们的耳膜。在些许的惊异和亲切中,人们更多地感到振奋和喜悦。因为我们能从“两会好声音”中听到中国企业前行的希望,看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身影。
好声音是期盼的心声,是民意的集中,释放好声音也体现了会风的转变和政治的民主,两会中经济企业界代表如云,应是“企业好声音”的汇聚之所。事实上,在两会已召开的9天里,不断传出的企业好声音,代表委员们从实际出发,敢言、直言,可谓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直言进谏,指出经济工作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成为一大亮点。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长钱建民在谈及企业毒胶囊事件时,直言指出,本应对这一事件负责任的中央有关部门并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被问责,相反却是那些没有决策和执法权的下级地方官员成为被问责的对象。像这种直接指出上级单位责任和错误的事情,换在几年前,几乎是让人不敢想象的。
什么是好声音?不是说得好听、唱得好听,而是说的是真话、实话,解决问题的话、有用的话。近几年,在各种官方场合上,真话和实话常常成了稀缺产品。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无外乎四个问题:即人们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无处说。
不敢说。在GDP崇拜、数字造假、形象工程等问题充斥的大环境下,那些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人被视为另类。有些干部怕得罪上级致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有些上级权力过分集中,霸气十足,可以十分方便地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治人、整人。
不想说。“说了没有用、说了也白说”是导致人们不愿意发表意见的直接原因。类似中小企业减税、民营企业贷款、能源领域放开等建议,长期难以得到落实,或如石牛入海,或被束之高阁。智慧性劳动被忽视的失落感导致人们对建言献策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不会说。一些干部形成了“穿靴戴帽”的习惯,言必称上级领导正确,官话、套话连篇。提不出有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完全靠着在“合奏”的工作模式下滥竽充数。个别生活优越的代表提出与人民生活烟火不接、与企业发展无关的雷人提案,都是例证。
无处说。目前的政府管理层级过多,职能交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下情上达的渠道受到阻隔。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机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声音。显然,要在全社会形成说真话、讲实话、提建设性意见的风气和氛围,就必须创造一种鼓励人们说真话、讲实话的制度和程序,而不能靠个别“大炮”式的意见领袖单兵突击。
显然,中国企业界正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笼统说向具体说转变,正在改变那种讲问题的时候泛泛而谈的现象,二是由私下说向公开说转变,改变那种私人场合说真话,官方场合说套话的现象;三是由个别说向普遍说转变,改变那种靠个人勇气讲真话的现象,形成让人人都敢于讲真话的氛围;四是由被动说向主动说转变,改变那种不是迫不得已不讲真话的现象,形成讲真话光荣、讲真话有用的新风气。
今天本报发表的“企业好声音”凝结和反映着企业的愿望和共识。如果在决策层面能被真正予以参考和采纳,并在政策中得以体现,那么显然会更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共鸣和合力,并最终促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2013年3月,公众期待两会“企业好声音”不断涌现,更希望好声音能够在会后走出北京,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化为一个个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切实可行的好举措。我们期望好声音转变为好方案、生成好力量、促成好结果。希望我们的两会能够真正传达企业诉求,有利于企业界与全国人民团结一起,共同朝着“中国梦”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