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践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践行
 

2013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才能共赢———记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建国

合作才能共赢———记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

我们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固然重要,但成功取决于天道。“天道”就是规律,是大环境。人需要人脉,企业也需要人脉,人脉是什么?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企业能整合利用的资源环境。人需要“为成功改变环境”,企业也应该为成长营造新的环境。

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主席王少宏以近二十年的践行为基础,系统化全面研究节能环保行业以及业内企业的成长后,得出结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部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历史。

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是由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协会与中节盟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集团、中国五大经济类主流媒体之一的《中国企业报》、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等数十家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机构与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

王少宏主席分析了国内外成功的各类联盟及协会,他认为,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资源平台化、合作链条化;二是服务有效性、合作长效性;三是服务针对性、方式多样化。

资源平台化合作链条化

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致力于融聚世界精英,共同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壮大,需要各方面的资源,也需要多种多样的合作,这就需要一个大平台来提供这些资源和服务,政策、资金、技术、研发、人才、产品、服务、土地、市场等,都是企业强烈的需求。资源必须使用,才能产生价值,资源在同一个大平台上展示,这就是资源平台化。

另一方面,在同一个资源平台上,容易并且真正能达成合作的,一般都是同一链条上的企业,如供需链、市场链、资金链、产业链等。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提供了企业前期建设的各种链条。

以大平台的方式开创了多种模式,包括低碳产业园模式、产业集群模式、政企互助模式等,以综合系统模式解决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致力于建成节能环保产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

服务有效性合作长效性

王少宏认为:“只有务实的服务,才有长期的合作!”

据了解,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已经成功地组织了多次城市财富行,包括襄阳、安阳、阜阳、临沂、鸡西、聊城、东营、张家口等地,在考察拜访各地政府的同时,还组织企业家考察评估项目,为会员企业提供务实的服务。

据王少宏介绍,联盟会员分为共同主席单位、副主席单位、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以及理事单位五个级别,目前,仅共同主席单位,就已经发展到十八位。一些会员经我们推荐,已成功入驻襄阳产业园,联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了帮助会员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联盟对获得的有限商机,按会员单位级别依次向下传递,如上一级成员决定做或不需要下一级成员参与,则不再向下一级成员传递。同级成员如都想单独做同一个项目,根据加盟时间先后顺序轮流优先。

服务针对性方式多样化

为了通过推动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合作进而达到引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盟为会员企业提供10大类37项务实的个性化服务。10大类服务包括:促进产业合作、高端技术支持、投融资管理、推荐上市培育、行业智库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拓展高端人脉、高端商务考察、企业品牌宣传、企业危机公关等。

为针对性地解决业内企业遇到的资金问题,联盟发起成立了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基金、欧中节能环保产业基金、节能环保产业园基金,用于支持孵化行业新兴技术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化、规模化、通用化、标准化。王少宏诙谐地说:“举例说,我们成立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基金,是用投资人的钱支持地方政府发展,获得的利润,一部分回报投资人,一部分用于当地节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投资,再拿出一部分,放在当地做公益事业。你看,我们既帮助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也帮助企业获得成功,我们还通过做公益,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这样的资金流入,谁能不欢迎,谁能不支持!”

为真正提升我国节能环保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针对不同产业链设立了八大研发中心机构,利用设在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机构,把国际上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吸收引进到中国,并形成了中国的核心知识产权。我们期望,由王少宏领导的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凝聚起行业的智慧和经验,通过服务平台、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做政府智库,为企业推手,全力推动我国产业优化与企业运营水平升级,共创国际节能环保大国形象。我们也期望,会有更多的企业家把握好节能环保产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早日融入世界环保大军,在此,我们亦倡导,大家积极践行绿色健康环保理念,希望影响和带动国际上所有节能环保企业、环保人士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