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NGO组织改善政企关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借力NGO组织改善政企关系
立春过后,乍暖还寒。
2月28日,七级大风袭击北京,首都遭遇今年首次沙尘天气。黄沙飞扬,街上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行色匆匆。
然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北京西站北广场过街天桥下,看到四五个人正在向拖着大包小包、刚下火车的来京务工人员免费分发一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打工者融入城市手册》,每发给一个务工者,分发人员都友好地提示对方“有不懂的可以看看册子里的东西,有困难可以打册子背后的咨询电话,我们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有趣的是,记者也被热心的工作人员当成进城打工者分发了一本手册。
劳工NGO新现象
记者仔细翻阅这本由“小小鸟打工互助组织”编写、发放的小册子发现,里面内容详尽,有从理念上告知进城务工者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及早融入城市,有从实务上提示进城务工者掌握公共资源信息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知识,甚至还有指导进城务工人员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
“小小鸟”相关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们将免费赠送给1万名打工者小册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业与产业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春光表示,《打工者融入城市手册》为打工者提供了很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让打工者对自己的发展事业有更深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公民。
现场发放这本小册子的公益律师江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些年小小鸟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打工者的事,也替政府部门分担了许多工作。
王春光表示,“小小鸟机构做的工作有助于改善政府与打工者的关系。”
据了解,小小鸟成立于北京,一直致力于为打工者提供服务和帮助。十多年来,小小鸟筹集善款700多万元,35万多打工者从中直接受益。
除了小小鸟,去年被传得沸沸扬扬、被当地相关部门打压的深圳劳工NGO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等组织正在招兵买马。
去年9月,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手牵手工友活动室等十余家劳工NGO先后遭当地多个部门上门检查,紧接着房东断水断电,以各种理由提前解除租房合同,要求搬迁,甚至出现暴力逼迁,导致这些劳工NGO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一时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当《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时,其负责人张治儒正在接待一名受伤的工友,为其解答维权事宜。
张治儒向记者表示,现在打压劳工NGO的风声暂时告一段落,目前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办公室,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劳工NGO微妙处境
据记者了解,在深圳,劳工NGO有十余家,主要分布在宝安和龙岗两个外来劳务工比较集中的区域。
截至目前,仅“小小鸟”就已在深圳、北京、上海、沈阳四地建立了分支机构,具备了每年为1万名劳务工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
一面是务工者尤其是新生代务工人员对目前用工待遇和条件不满足,另一面是诸多劳工NGO组织致力于为劳务工提供职业安全培训、心理咨询、法律宣传和咨询等社会服务,积极为务工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很多工人有困难则愿意找他们、信任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家”。
那么,作为负有监督企业、为广大员工提供帮助之责的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有缺位之嫌呢?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看来,劳务工NGO配合政府做维权,既可以让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也有利于消化一部分社会矛盾,推动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不过,有劳工NGO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政府对劳工公益机构比较不信任,不太愿意让社会组织参与对社会或企业的服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担心劳动NGO的目的。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表示,基层政府应该转化角度,对于劳务工组织,要去政治意识形态化,给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
“政府部门针对社会事务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事情政府不方便也没法做的小事情,这就给我们社会公益机构提供了服务空间。”张治儒表示,“政府依法行政,企业遵守法律规定,这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