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2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媒要为国企发展传递正能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广言

传媒要为国企发展传递正能量

又是一年春草绿。万物迎来新的生长季。

首都迎来了新的一届两会,这也是传媒的盛会:媒体的全面参与,集合全球华人,带动全球智慧,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今年两会的亮点、热点尤其丰富: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代领导人的开局之年,又是两会的换届之年,新面孔、新变化、新特色,让传媒提前进入会议状态。

相信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媒体不会忽略: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十周年。

从2003年国资委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十年,这也是我国国有经济在国资监管、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快速发展的十年。

国资委成立十周年以来,38家中央企业走进世界五百强,“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589亿元,成为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是,这十年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正如有关评论所言“国有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受到如此的关注和争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遭遇这样多的挑战和压力。”

近日,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上,“明星级”的经济界人士任志强公然表达:我觉得做大做强国企的真正含义就是掠夺民财……国有企业实际上对做大做强是对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的破坏……如果有强大的国有企业可以任意的占有资源,占有各种利益和特权的话,是对市场经济一个巨大的破坏。

任志强的此番观点可以说是时下以吸引眼球、产生“注意力效应”的“时尚”理论代表,是类似“国企垄断”、“国企低效”、“国退民进”等唱衰国有经济论调的具体表现。

部分媒体对这些唱衰国有经济论点、论调的片面追逐、热捧,不仅是对国有企业的经济、社会巨大贡献的无视和抹杀,同时也极大损害了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

成就巨大,非议颇多。这是国有企业当前发展环境的一个真实状况。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任何片面唱衰国有经济的观点和论调都是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情况的无视和否定。脱离客观社会基础、全盘否定国有经济的理论和观点对现实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媒体对这种观点的追逐、放大,带来的也只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效应和负能量。

国有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积极的社会大众的支持与和谐的经济环境。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时代背景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通过良好的舆论环境塑造正面的形象,对改善国有企业发展环境、做强做优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是国有企业做好国内经济主力军、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的保证和支持。

传媒要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添砖加瓦。让社会了解、理解、尊重、热爱国有企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

传媒为国有企业发展增添正能量,首先要对那些以偏概全、故意抹黑、混淆视听的片面唱衰论调和观点具有客观辨析和理性选择。把经济发展中的理论、观点的讨论研究放在公正的平台上,避免单方面的观点哗众取宠、杂音成为主流。把国有企业发展和变化充分展示和宣传,给国有企业的经济和社会贡献应有的形象和评价。

当然,传媒为国有企业增添正能量,离不开国有企业本身对形象建设、舆论环境的重视和参与。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习惯关起门来以行政意识搞经济,只干不说或者报喜不报忧成为一种思维定式。

在当前无线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和舆论监督已经成经济运行的客观一部分,在新闻宣传、形象建设、舆情应对等方面任何消极、回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没有新闻就是最大新闻”这样普遍流传于国有企业之中消极的舆情公关意识,导致的是被负面舆情的损害。及时获悉舆情、及时回应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和公布事实真相,获得舆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是国有企业良好形象的最大保障,也是参与现代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竞争的必备素质。

在亚布力的会场上,任志强等人有权利表达自己对国有经济发展的观点,但是如果媒体传递的只有任志强之类的观点和论调,就不正常了。媒体失去了辩证和客观,而作为被这种片面论调质疑和否定的国有企业没有自己的声音,突现了国有企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短板。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其改革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日子的需要。

传媒要把为国有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舆论环境、传递正能量这个责任扛在肩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