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商业·管理
 

2013年2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苹果不革新策略寿命不超8年

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

来源:中国企业报  

苹果不革新策略寿命不超8年

对于时下很多人疯狂追捧的“苹果”产品,吕廷杰相当的不以为然,他认为,所有的消费者其实是被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利用了,它们的创新根本就不是实质上的创新,也不是真正的平等的用户体验,它们用的是一种“宗教式”的营销手段在做的一种消费绑架,其封闭的文化更是不值一提。吕廷杰还认为,苹果公司如果不改变其经营策略,其衰败之时超不过八年。

记者:对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拿iphone5来说,您认为i-phone5较前几款产品是不是创新能力上面有所下降?或者说您认为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吕廷杰:乔布斯是有很多的创意和创新,但是我在几年前就说,苹果的产品会非常的流行,会达到一种街机的状态,但是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八年,我说它是短命的,它不会长久,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我们说它成功之处在两点:

一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它非常注重跟客户体验优化。但这个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它站在这个角度,认为客户在应用上的体验是更重要的,所以乔布斯开创了像AppStore这样一个应用软件的销售平台。这种平台使得我们愿意去购买苹果的手机,为什么?它同时伴随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专属的系统。

它对自己系统的客户体验优化以外,使操作变得异常的简单、异常的流畅,这是它的成功之处,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它的封闭性。

而乔布斯在商业当中的创意,一个是他个人的魅力,其实他就是一种宗教化的营销。它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为了买一个苹果去卖肾,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宗教别人是做不到的,这是它的第二点成功。它在营销模式上有成功,商业模式上又有创意,所以导致了它的成功。

为什么不会长久?

它在核心技术上是没有专利的,这一点会严重的制约它。

其次,乔布斯的文化会衰落,因为它不是IT文化,IT文化是草根文化,而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他是让你们成为他的跟随者,而且拒绝接受别人的文化。

另外,没有一项流行的东西寿命会很长的,从商业上分析,苹果的日子不会太长了,这是它的一个很显著特征,这跟它的创新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规律,寿命周期的规律,你看它的ipad迷你就已经卖得非常差了。iphone5虽然现在大家都抢,但有多少创新在里面呢?有多少完全不同于原来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改变在里面呢?已经没有了,这种体验大家越来越淡化,所以苹果的寿命不会太长,但是除非它有更新的创新,因为它原来是有这种能力的。

记者:那您觉得就国内来讲,通信行业算是一个创造力和创新性比较强的行业吗?

吕廷杰:在过去三年全球申请的专利中,接近60%是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通信产业相关的,非常高的比例,而在这60%的专利、科技创新中,又有将近一半是跟通信产业相关的。这就是说这个产业有这么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它远远没有走到衰落的时候。

反观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比例比国际低得多,所以说,中国的通信产业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相对低的。我们无论是跟国际上通信行业的专利数来相比,还是跟国外的同行对研发、对研究机构的投入来比,我们都差得太多了。

企业竞争无非三大手段:第一个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不是不可以做;第二个是差异化竞争,或者我们叫做非价格竞争类的,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第三个就是目标聚集。

企业为什么打价格战?原来我们通信业都打价格战,因为它太同质化了,那么怎么去做出区别来?怎么做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靠创新。所以只要企业在打价格战,就可以断言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不足的,因此他们宁愿去打价格战。他们不愿意去投更多的钱做更多的研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等等这些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问题。

记者:吕院长,您最欣赏的企业家都有哪些呢?

吕廷杰:我觉得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至少具备三大素质,第一个就是他的胸怀要能够容忍,就是这种胸怀,所以我觉得第二个特征就是他的眼光,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家做得很好,但是眼光不够,最后企业也是发展乏力,所以说这种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他的毅力,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你光看见他成功了,其实没有看到他背后的艰辛、努力和他那种坚持下来的毅力,这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我最欣赏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分析过王永庆,他从非常平民化的一个人干起,然后事业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他的包容性、他的眼光和他的这种毅力是企业家的楷模。摘自《网易财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