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趋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趋势
 

2013年2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真空下的生态文明尴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胡海燕

监管真空下的生态文明尴尬

近日,有网友曝光“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山东潍坊市环保局回应称,截至目前没有查到一起企业违规排放污水的事件,并称打1000米的深井排水技术上不可能实现,网上流传的消息不实。

然而据了解,事实是污水、废渣乱排乱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在潍坊广泛存在,用渗坑、渗井等方式排污已成公开的秘密,潍坊也曾发生过企业将污水排入井内的环境事故。山东环保厅官网2011年登载的《关于对2011年第二季度全省重点环境信访案件后督查的通知》显示,2011年4—6月间“青州市黄楼镇韩家村化工厂废水排入房后井内,地下饮用水和厂周围的庄稼受到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潍坊河流污染严重、农村饮用水普遍污染超标。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祸及很多乡村,被影响的乡村可谓民不聊生,很多村庄因污染而导致癌症患病率持续攀升,潍坊的环境监管部门对此难辞其咎。

当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山东潍坊企业地下排污之谜尚未揭开之时,网上又惊现据传出自当地环保部门的“紧急通知”。“通知”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已到潍坊暗访调查,后经媒体证实,这份通知确实是当地一家企业所发。

虽说当地环保部门没有直接发通知,却难以排除通风报信之嫌。这份通知一开始就说“接市环保紧急通知”,且熟知央视到当地暗访调查的具体时间。但潍坊环保局否认自己和企业“通气”。然而,就在潍坊环保局网站上,也挂着一封通知(《关于对网民爆料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注入地下进行全面排查的通知》),里面清楚地写着“通知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媒体的接待准备”。这无疑表明,当地环保部门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应对媒体暗访。

此外,据多家媒体报道,潍坊环保部门存在不作为和包庇污染企业的情况。潍坊华昊焦化厂被民众多次举报、被媒体多次曝光,但依然屹立不动,而曝光的新闻却遭到删帖,因发布《山东省潍坊市环保局监管不力:华昊焦化厂严重污染何时休?》的博客也直接被关闭。据了解,华昊焦化厂在项目启动时就属违规,若不是有关部门协助、暗中“放水”,根本就不能启动,那么现在还能指望这些企业因为污染受到环保部门严厉的监管吗?

潍坊地下排污事件已持续发酵数日。其实何止潍坊,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环保机构先后陷入舆论质疑漩涡:从雾霾天气中地方环保部门的应急机制缺失,到被企业家出20万邀请下河游泳的浙江瑞安环保局长“职责不在自己”的推脱,再到此次潍坊严重的地下排污事件,本应履行环保职能、对污染实施监管的地方环保部门一再被大众质疑,监管不到位,甚至包庇企业排污从而牟取利益,其公信力已荡然无存。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社会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早已被提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高度。几十年来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虽然拉动了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却也让我们付出了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惨痛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早已被证明走不通。而在单纯唯GDP增长的政绩观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罔顾环保,违规上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项目,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会为自己最大程度地降低环保成本取得地方环保部门的允许。在利益的诱惑下,地方环保部门也就屈从,为官商勾结提供便利。

潍坊企业地下排污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潍坊市环保局应对媒体曝光,首先做的却是提醒企业应对媒体的暗访。政府联合企业对付媒体的暗访,不得不说是中国环保事业的悲哀。

如今,摆在大众面前的事实是,从环保部到各级环保机构,对于企业排污的管理很不到位,更有甚者,基层环保机构与企业相互勾结,肩负环保监管职责的环保部门,已然成为保护污染企业的一把盾牌,指望排污企业受到环保部门严厉的监管也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多处出现的“高癌村”,与严重污染及缺乏监管不无关系。

环保部门作为当地环保工作的监管部门,却与排污企业串通一气,形成利益共同体,从中牟利,对于地下排污视而不见、坐视不管,任由地下排污影响水源、危害民生,最终受害的是广大群众,环境监管已完全、彻底沦为真空。那么当如火如荼建设中的生态文明遭遇监管真空,其尴尬处境也就不言而喻了。

环保部门包庇企业地下排污在潍坊发生,同样也有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对国内环保监管制度提出了巨大疑问,即在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谁来监管环境监管部门———环保部门?我们应当反思。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