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企业的困境与突围之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卫泽
2013:企业的困境与突围之道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会更好,还是更坏?中国经济是否面临困境,将迎来哪些机遇,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提出突围这个词,是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处在某种困境中,要摆脱这个困境,这是我们在较长时期认识形势的前提;认清突破困境的思路,是未来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难题;明确“突围之道”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和行动,也是取得更大成就的基础。
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企业发展形成长期困局
2011年初,很多中小企业已经逐渐陷入困境,仅从2012年温州的银监会公开公布的一个数据看,当地企业减产停产超过了60%,中小企业尤其困难,中国企业仍然处在困境中。这个大的格局没有改变。
我们的困境不仅在于短期,而在于长期,在于世界这个大背景是一个困境。综观2012年,全球经济“衰声”一片,2013年,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现在的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多少改观,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后劲不足,而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火车头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增长必将乏力。南欧经济出现衰退,北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欧洲经济可能长期陷入低迷。日本更是债务严重,内需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又频频在领土主权上同邻近国家闹事,更是缩减了其市场空间,加速了其经济衰退的趋势。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后也出现了动力不足,经济下行的压力。原来发展劲头很足的巴西经济非常糟糕。印度、俄罗斯、南非这些所谓的金砖国家也都黯然失色。整体看,2013年世界经济困境将会在以下方面对我国企业发展形成挑战。
一是低速增长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我国企业发展难以获得突破。经济增长非常缓慢,失业率非常高的局面使得中国企业投资的回报率不高,投资风险巨大。从出口来看,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好转,人家不要,我们什么也出不去,出口有待于国际形势的好转。
二是围绕市场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我国有些企业已经严重受阻。围绕着市场争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有的假借国家安全、环境影响等理由,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入,以保护本国生产商,我国有些企业已经成为受害者。
三是货币滥发现象将日益严重,我国货币面临着进一步升值的趋势,企业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各个发达国家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制造假象繁荣和对外转嫁内部经济困难,纷纷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货币超发将成为2013年国际经济回避不了的一个词语。出口困难将进一步加大,依靠出口带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将面临着被“剪羊毛”的风险。
四是新技术革命正处在孕育期,我国企业面临同台竞争的劣势。当今世界科技正处于新一轮革命性变革的拂晓,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将发生革命性突破已经初显端倪。我国企业在新技术革命的动向前,不进则退。
国内经济形势
对企业发展的困境
我们的困境不仅在于世界范围,更在于国内背景的困境。多年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受到全球市场低迷的影响,出口受挫,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整体上很难突破。
一是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将回落到中速水平,简单依靠速度效益型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在1978年到2010年32年间,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9%的经济增长,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为7.8%,2013年,中央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科学提出经济增速为7.5%。经过30余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支撑经济增长基础性条件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我们将从10%高速增长阶段转入7%—8%中速增长阶段。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3》,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空间逐步缩小、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有所下降和东部发达省市增长明显回落所造成的。在现有的增长模式下,我国企业具有典型速度效益型的特征。如果经济增长回落到8%或更低水平,绝大多数的行业企业会感到很困难甚至会出现亏损。企业效益下滑,必将波及财政收入和金融资产质量,从而引发系统性的财政金融风险。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过快,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企业效益下降明显。造成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二是土地成本上涨,三是资金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四是劳动力成本包含劳动保障支出增加。中国企业联合会2012年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许多企业反映,成本上涨过快已经超出了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意味着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要消化生产经营成本的快速上升,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三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消化过剩产能和稳定就业之间存在着两难选择。2012年,除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外,氮肥、电石、氯碱、甲醇、塑料等一度热销的化工产品也因为产大于需而出现销售困难;铜、铝、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也出现产能大量过剩,大型锻件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速下滑和出口减少密切相关,产能严重过剩,使企业资金严重积压,企业经济效益和再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同时,为消化过剩产能,就要关停一些工厂和生产线,但这样又会影响就业,导致不稳定因素出现。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