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百业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百业生态
 

2013年2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祥和6年前就来南京打工了,他没有手艺,也没有过高的理想,只想找个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哪怕吃点苦,多少能赚点钱就行。

今年不回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今年不回家

2013年1月28日,在第二次去售票点排队时,55岁的打工者陈祥和放弃了回家的打算,他默默回到了独居的出租房,打开了21英寸的电视机。

虽然离春节还有些日子,但电视里的画面已经提前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几乎每个频道都在讲着同一个主题:过年。

陈祥和的过年,本来是另一个样子。

在南京市浦口区这个叫天润城的地方,有很多像陈祥和这样的打工者,他们多半来自于苏北或安徽,也有一些是江西人,甚至还有来自更远的地方。

在这个有多个街区的庞大住宅群里,生活着各种带着地域口音的打工者,他们很多人都说普通话,因为南京话对他们来说不太好学。河南人陈祥和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远离高耸楼房和繁华街区的一户平房里,有一间不大的出租房,这里是陈祥和现在的家。

前一年,陈祥和还住在南京老城区,虽然是很简陋的房子,但出了巷子没几步,可以看到最繁华的步行街。那时他在一家便利超市打工,每天很辛苦,但挣得还算不少,但是他过了个年回来就被炒了,因为一位年轻小伙子接替了他。后来,陈祥和在现在的这家建材店找到了工作,老板是同一个县里出来的老乡,让他在店里送送货打打杂,于是就搬到了这里。

陈祥和6年前就来南京打工了,他没有手艺,也没有过高的理想,只想找个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哪怕吃点苦,多少能赚点钱就行。

来的时候,陈祥和没扛被褥,也没带多少换洗的衣服,但他把家里的照片全都带来了。孩子的童年留影和长大后的生活照,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张全家福。这是陈祥和最宝贵的珍藏。

陈祥和的妻子在十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儿子与他相依为命。妻子病重时,陈祥和欠下不少债,他的心境也受到极大打击,后来他觉得在家里是待不下去了,孩子正好也都大了,他就决定出来打工。

几年前,两个儿子也都各自去外地打工,一个去了广东东莞,一个去了上海;一个进了汽修店,一个在理发店帮忙。临近年关,对于像陈祥和这样的打工者来说,一年中最大的盼头就是回乡过年。在这样的期待中,他对孩子也越来越思念了。

陈祥和的2012年,其实有一个最大的惊喜。7月的一天,陈祥和在街边彩票点买了一张彩票。意料之外的事竟然就发生了,几天后,他发现中奖了。扣除税后,陈祥和凭空得了3万多元。这笔钱相当于他的大半年的工资,对他来说,委实是发了一笔小财。

陈祥和第一时间就把中奖的事告诉了两个儿子。

关于这笔钱的使用,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意见。小儿子说想和朋友合开个汽修店,刚好需要这笔钱。大儿子则表示找了个女朋友,过年想上门看望对方父母,也很需要钱。

陈祥和哪个儿子都想帮,所以反倒为难了。当他听小儿子说为这事兄弟俩吵了架,就更觉得麻烦了,于是他决定谁也不帮。

这样的结果是:一连几个月,两个儿子都没有给父亲来过电话。陈祥和不是那种愿意把话说开了的人,这个自小被村里人称为闷声葫芦的老实人,把不满和失望都藏在了心里。

2月7日,腊月二十七,那天陈祥和去了趟邮局,给两个儿子各寄去了1.5万元。

回出租房的路上,陈祥和心情好了很多。他在想,今年春节的这次别离,或许是最后一次———因为他相信,明年两个儿子依然会像从前那样,陪他回乡过年(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