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蜕变:
从海归到养猪专业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彭涵
“富二代”蜕变:从海归到养猪专业户
“我们现在正在申请亚洲银行一个500万美元的贷款。”商都集团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耀说道,语气中有着一丝兴奋,
“争取在2014年扩大育肥猪场的规模,再建一个新场。”过了春节赵耀就26岁了,5年前见到他时,也许这个年轻人还会戴着大耳机、穿着滑轮鞋与你擦肩而过。赵耀从不否认自己是个
“富二代”———哪怕在当今的舆论环境里,这是个偏负面的头衔。“必须练就强悍的实力!”这是他QQ签名中的一句话。
留英硕士回乡养猪
2011年1月,赵耀从英国考文垂市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彼时,他刚拿到华威大学工程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回国后的赵耀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游荡”了一段时间,寻找着可能的机会———让他不必回到信阳市商城县的机会。
这是豫南的一个山区贫困县,也是赵耀的家乡。赵耀的父亲赵吉宽是商城县商都集团的董事长,像改革开放大潮中趁势而起的其他民营企业家一样,有着穷苦的出身与精明的头脑,历尽波澜后将企业做大:横跨房地产、养殖以及商贸三个领域。但很显然,彼时赵耀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
“最初老爸想让我负责育肥猪场的采购销售,这个环节占到整个养殖成本的70%,是要害部门。”赵耀说,“但一说到养猪大家都感觉很低端、很脏;二是商城那么小的地方,让回家肯定有抵触情绪。”赵耀的弟弟赵昌盛比他小两岁,2011年时还在美国留学———“我俩想了想,最后肯定还是得有人来接班吧。”赵耀说,两兄弟经过商量之后,最终老大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谈到真正喜欢上这份工作,赵耀表示还是受父亲的影响。
“回来之后,老爸先带着我四处参加业内的论坛和峰会之类的活动,然后慢慢知道了中国养殖业的一些情况。”国际巨头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觊觎、国内资本的青睐有加以及相关行业专家谈到中国养殖企业的一些现状,让赵耀逐渐觉得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可以“做出点事”的巨大市场。
新思维冲击老观念
“去年,江西正邦集团在河南兼并了10家生猪养殖场。”赵耀说,“这对我们将造成很大的冲击。”商都集团养殖有限公司目前有一个年产1万头的育肥猪场与年产6万头的种猪场,而正邦集团的计划是要兴建一个年产100万头的商品猪养殖场。“这不是杞人忧天。”赵耀表示,接受过西方高等学术教育的他喜欢“看得远”一些。
新思维也逐渐让赵耀与父辈在经营理念上有所冲突。“比如在用人上,我认为研究生、本科生的工资应该比一线工人要高一些,但老爸觉得这些新人什么贡献都还没做,凭什么比
‘老革命’拿的多?”为此,赵耀曾与父亲展开拉锯战,最后的结果是“各让一步”,但明显在这对强硬的父子之间,老子的妥协要多过儿子,因为赵吉宽逐渐默许了赵耀对养殖公司的全面改造。
“新场的年轻人多一些,但2004年就建成的育肥猪场里
‘老人’很多。”赵耀表示,“当时的绩效只是单一考核养出了多少头猪,但死猪病猪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因此,赵耀制订了新的考核标准,“所以我调整了考核制度,让能够保质保量的人拿到更多的工资。基本上只要用心,你的待遇都能上涨。”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
“说起难处来,那真是太多了。”赵耀说道,“比如最近几年人力成本一路上涨,所以我们就想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实现很多环节的‘无人化’操作,但这又与国家倡导的解决就业相悖。”除此之外,资金也是这位新当家人的头疼之处。“农业用地都是非出让的,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要扩大规模只能拿其他产业的利润往里面填,2009年的种猪场就花去了5000万元。”
当家之后,赵耀算是彻底明白“柴米贵”了,但他对养殖场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目前生猪供应中70%是散户养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肯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也更能保证猪肉供应的安全。”目前,养殖场的销售主要面向华东地区的上海、南京等一二线城市,质量是赵耀最为看重的因素,而重视也换来了回报———“去年上半年猪价是六七元左右,下半年已经涨到8元往上了,我们2012年是赚了。”赵耀兴奋地说道。
“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赵耀表示,很明显这已经与他在2011年的想法大相径庭。“小地方的水电、土地都很便宜啊!要是在北上广能有这种优势么?”赵耀笑了,留英海归已经不再是他唯一的个人标签。“我现在就想把这个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赵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