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的土地情结
不求挣快钱,坚持种粮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一位农民的土地情结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节日里的小年。一大早,村头喇叭里就响起了村干部带有号召性的广播。“注意了!大家注意了!今天都来村委会领食用油,一人一桶,每家每户按户口本领取。”几遍广播之后,开始有人陆续向村委会大院走去。出来时,每人手里都拎着两三桶油。
山东滨州的某个村庄,坐落在白云山脚下,这里的人们勤劳、淳朴,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往年,村里从没有发过这些东西。”吴嫂脸上没有像其他村民一样挂着笑容,因为她知道,拿了油的同时,东坡里那块耕种了多年的土地也将彻底失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就传出要占地的消息,开始还是捕风捉影,仅限于邻里间嘀嘀咕咕,后来,大喇叭里开始召集大家开会,占地事宜提上日程。
尽管有很多人与吴嫂一样,打心底里不同意,“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家都这样了,几个人不同意又能怎样?”
吴嫂说,“按照今年粮食的市场价,一亩地赔偿了大概2000多块钱。”村民们在村委会的劝说下,按照“摁手印”的方式拿到了补偿款。
“按照市场价补偿是比自己种合算,起码不用播种、施肥、收晒,相当于白拿,大家肯定愿意。”吴嫂在自家院子里收拾着刚刚晒好的被褥,等待着在外打工的女儿回来过春节。
提起占地的事,吴嫂说就像从自己身上割了一块肉,到现在还揪心的疼。
吴嫂从小家里就穷,挨过饿,所以她把粮食、土地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金贵。如今,大家都乐意到城里打工挣钱,吴嫂却每年都坚持守着她的一亩三分地。她说,唯有收获庄稼能给她带来快乐。这两年,她又承包了一片50多亩的荒山,开山种田。
“开始是琢磨着种些果树,又担心山火,后来干脆开出来先种几年庄稼,也不用施肥。”提起自己开的荒地,吴嫂特别高兴。“这几年收成都很好!别人家看我打的粮食多都很羡慕。”
别人都说吴嫂傻,女儿也心疼她,不愿意再让她受累种庄稼。“人啊,不能忘本。”吴嫂经常这样告诫自己。“说实话,一亩地,除去种子钱、化肥这些成本,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咱是农民,不种地,能干啥?”吴嫂很坦然地说,“如果都去城里打工,谁来种粮食?国家怎么办?”
吴嫂的话让那些劝她放弃开荒种田的人不再坚持,包括吴嫂的女儿,因为她们知道,这样的劝说只能更加坚持吴嫂种地的信念。
“她就是这样一个视土地为生命的人,拿着耕地去建楼房盖工厂那是她最无法接受的事。”吴嫂的女儿告诉记者,占地前后那段日子,母亲像个孩子一样赌气不吃饭,“她那是心疼,也很无奈。”
吴嫂没有多少文化,据她女儿说,吴嫂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因家境贫困辍学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吴嫂明白一个道理,今年“开发商”送给各村的“好处”仅仅是眼前的短暂利益,农民失去的或许比这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