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程春天之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又一程春天之旅
雨水已至,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节气前后,“鸿雁来”、“草木萌动”。
企望春天,几多期许,依然有梦。这种企望应当是群众的企望,群众对新时代的企望,对新的领导集体在全国“两会”上部署的企望。
企,举踵也,企业也。企业站在初春里踮足而望,盼望乍暖还寒的天气早日过去,盼望生机勃发的时节早日到来。
所以,在这春节后的第一期,我们要向您、向每一个企业道一声:“新年发财!诸事顺利!”我们要向每一个企业,呈献一次春节的特别旅行———“记者回家乡”。
我们是企业的代表,关注企业的生机与希冀、智慧与勇气、期盼和打算,关注人流、车流、物流、钱流,关注火车上、马路边、工厂间、市场中、家庭里。
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不避亲,不掩疵。按这种要求,记者不回避问题,探讨问题,发出呼声,让报道形成事实深度、思想深度、影响深度。
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以人为本,用具体的场景、事件、人物去展开故事、揭示主题。现场是报道的背景,人物是报道的主角,活蹦乱跳的,眉飞色舞的,愁眉不展的,沉默不语的,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现在,就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藏打开吧———
那些版图上无甚出奇的所在,那些所在平平常常的故人,那些故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都因为记者的踏访和叩问,在记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鲜明、隽永,历历在目且触手可及。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为什么我们为企业讲话常常义愤填膺?读完了这一组“记者回家乡”,也许,你会找到答案。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十几个记者,于同一个时刻,奔向天南海北,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照中国企业的现实和未来;是要用他们的心灵,去丈量中国企业和新世纪之间的距离。而他们的记录,是要给改革春天再次来临时,留下一份真实而冷静的言说。
我们回到家乡,带去绿叶对根的企望和祝福,带走根对绿叶的情意倾诉。我们的生命因它而变得充实丰盈,我们的胸襟因它而变得宽厚柔韧。
我们回到北京,也带来根对绿叶的企望。专题出版之时,全国“两会”在望。新一届中央领导将发布政纲、再图新功,基层百姓亦翘望云霓、百愿欲诉。说出基层的意见和呼声,也算是对全国“两会”的一次预热。
盘点一下“记者回家乡”的稿件,一个突出的主题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约而同。《易经》中提出“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我们的记者回家乡,也是“见天光、接地气、立人本”的一次洗礼。
“见天光”,是指顺应天下客观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如何?主要有两个:一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是天光,不能动摇;二是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接地气”,是指符合我国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一个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另一个就是民意。老百姓现在期待什么?第一,企业非常反对市场不公平;第二,老百姓对于社会发展环境有太多期待;第三,企业市场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第四,企业税负太重。下一步的改革能不能接上这个地气,值得期待。
“立人本”,是指以人的自身发展作为改革的根本导向。我们这个社会物本主义相当严重。而在当前很多地方,官本位依然大行其道。
看来,政企关系改革怎么推进,税费怎么减少,城镇化怎么实施,消费怎么刺激,是中国蛇年的主要议题。政企关系改革怎么推进?四化:经营环境商业化,市场竞争平等化,产权关系多元化,市场监管科学化。倘若改革能够突破,企业发展有望出现破竹之势,而这恰恰是企业与利益集团博弈的焦点。一些企业兄弟,充满热望,又常常一脸茫然。他们知道这样的改革太难了。
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盲从,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真实与尊严是新闻人不可践踏的东西,推进历史进步是我们不息的追求。
我们决不甘心于阿谀奉承,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服务企业是我们报纸不可动摇的立场,促进企业发展进步是我们天生的职责。
昨天是雨水,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渐渐向北挺进。同时,冷空气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我们知道改革异常艰难,然而我们面对的是改革的春天,我们必将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又一程春天之旅开始了。祝福你,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