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走出去”步伐铿锵
但“稳”字当先依然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央企“走出去”步伐铿锵但“稳”字当先依然重要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国家各方支柱的中央企业绝对是“走出去”的不二选择。但世界经济增速将在相当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市场潜在风险加大,将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化经营带来更大压力。
虽然受种种因素制约,但是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依然铿锵,频频“揽得瓷器活”。
频传捷报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央企业频传捷报。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粗略统计,仅在2013年第一个月内,就陆续有近20家中央企业签订和交付了50个海外项目。
中央企业为更好地“走出去”,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使了浑身解数,创新商业模式。
中国轨道交通车辆4S店的商业模式为中国南车株机公司首创,目前,这种商业模式已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关注,该公司已陆续获签昆明等地维保合同。
1月30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中国南车获悉,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出口马来西亚的城际动车组成功护航马来西亚“黄金周”,节日期间无清客、无故障,总客流量累计达到60万人,获得马来西亚业主的高度赞扬。
据介绍,2011年7月23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获得近40亿元38列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大单,是中国迄今数量最大的动车组订单。所有列车已于2012年交付完毕。列车全部用于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城际线运营,最大载客量近1200人,极大地改变了吉隆坡交通拥堵状况。
除了中国南车传来的捷报,中国北车也传来好消息。
1月31日,随着第100台出口印度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我国北方最大的风电总装基地———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总装完成。历时两个月,中国风电企业首次出口印度最大批量订单全部交付,标志着我国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外风电市场的认可。
2月3日,最后一批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上海港装船发运。
防范风险当先
中央企业一直沿着国际化道路摸索前进。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还依然存在———风险防范能力欠佳。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战略布局还欠完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澄说,“面对国外市场,不能饥不择食,海外投资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走出去’就必然要面对风险,就必须要迈过风险这道坎,要有风险意识,要通过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稳健发展。”
事实上,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近几年的“走出去”风险防范做了很多的工作,为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管连续发出过三道“金牌”。
2011年6月,国资委连续出台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5月,国资委又在中央企业里实施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正如王勇所说,“研判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要加强对行业发展趋势、生产要素条件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研判,超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切实组织好生产经营,防范经营风险。”
谋划国际化视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张茉楠认为,未来,中国海外投资的大潮不可阻挡,但海外投资不能仅仅考虑规模和速度,还要考虑如何利用全球的分工体系和产业链,从技术输入、原材料采购、物流、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等价值环节进行渗入,在微笑曲线中尽量向两端延伸,以期获得更高效、更有价值的资源整合。
对于今年的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的开展,借用王勇的话,“树立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经营认识和水平;立足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管理,防范控制风险;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坚持合作共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面对市场,大家都有机会。”刘澄说,“海外拓展,要打好‘基础’,行动上要‘快准狠’,但是也要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