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四川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四川经济
 

2013年2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汤继强:让中国中小企业走上“阳光大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

汤继强:让中国中小企业走上“阳光大道”

2013年1月17日,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汤继强博士在首届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呼唤从制度设计上为中小企业发展铺设“阳光大道”。

“星光”与“阳光”在自然界有昼夜之别,借用在发展制度的设计上体现计划与市场、潜规则与法治的分殊。汤继强在演讲中批评和反思过去的相关政策、制度设计是“选秀式”的“星光大道”模式,大声疾呼“要阳光”、“让中小企业走上阳光大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风雨十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局部恶化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对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创新合作,打造自主品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探讨。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举办中小企业专题会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受到空前的关注。

从2003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开始,距今正好10年,对这10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做一个思考,汤继强先生总结道,“确实,中小企业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受到关注,如此事关全局。但是,中小企业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包括融资环境,在大面积改善的基础上,局部地区在发生恶化。”

汤继强先生通过明确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首先,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被关注、被呵护的系统性支持和响应,显得更完善一些。但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中小企业,比如说县域经济类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他们所受到的政策覆盖和关注要显得少很多。2012年科技部一共扶持了7800多个项目,安排了48亿专项基金;而同年中国的5600多万户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总计的贷款余额是21.8亿元。四川省的中小企业有56万户,去年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是1.0852亿元。也就是说四川省的中小企业只占到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但是它平均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是全国的5%。也就是说,四川省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余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其次,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价值体系,包括对企业家、对成功人士的评价体系以及我们教育体系,与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相左的、不和谐的,甚至是矛盾的。

第三,若将东部的、中部的、西部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全国有5600多万中小企业,四川应该在中西部发展算比较好的,也只有56万户。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发达地区。这说明,一是中小企业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不平衡,二是不同的中小企业它的构成类型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有若干政策、若干规则,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设计,就像是一个选秀模式。某些部门设计的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其实是给中小企业建设的一条“星光大道”,优胜劣汰、自由竞争,表现好加分,获胜者夺冠。100家企业选1家好的,它上市了。1000家排着的企业,这10家上会了,通过了就进入资本市场,又是主板、又是中小板、又是创业板,又来个新三板,将来还可以搞国际板,包括还有到海外上市的那个纳斯达克等等。但是,我们目前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也像一个“星光大道”的设计模式。

这些问题都集中突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各种不公平和不平衡的现象。汤继强先生说,“孙中山曾经讲过一句话,同样一部《圣经》,有的国家读出了富强,有的国家读出了贫穷。中国那么大,960万平方公里,一个文件不可能完完全全一个样地去执行它。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可以考虑到它的多层次、它的多样化。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关注和思考、解决这类问题。”

梯形融资:让中小企业发展阳光普照

今天,全社会都在关心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事实上,真正关心的是我们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十八大以后,整个环境和话语体系都在发生变化。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关心我们的社会进步,就是关心公平公正的问题,是一个阳光普照的问题。

十多年走过来所涉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当下、在今后,应该有一个更理性的思考,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关照中小企业,考虑它的地域差异,特别是东部、西部的差别,甚至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差别。通过多年来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通过长期工作中实践和理论的相互印证,汤继强先生认为,要大踏步地、稳健地从“星光大道”转向“阳光大道”模式。

在这个方面有几个关键的变量要考虑。除了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要系统性地考虑金融制度的设计安排问题之外,更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要让地方政府有发挥创新的能动作用,找准定位,选准支点,当好角色,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小企业必须无条件地、无原则地扶持,这里面必须兼顾市场的规律、市场的规则。从地方政府这个角度出发,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制度设计,在一定的小范围比较妥善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汤继强先生曾经提出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所谓梯形融资模式,就是兼顾一个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它的金融缺口、它的融资需求,政府主动介入。既兼顾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又兼顾到了目前我国的一些金融制度的设计,同时兼顾到了地方政府在这里面的一些主观诉求和客观效果。

成都高新区就是把许许多多类型相同的中小企业打包起来,政府掏出很少的一部分钱,来为他们解决担保问题,企业就能融到资了。首先,在种子期给企业匹配免费的服务或5万—10万不等的资金。第二个阶段,成长期,由政府帮企业做担保,有多家银行联动,中小企业获得了贷款;在以后的阶段,又可以通过股权的方式融资。还有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爬险滩、过急流,终于在创业板上市。这样从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再到成熟期,再到上市融资的这样一个过程,走得非常艰难,有了政府的帮助,总算顺利地成长起来。而政府花了许许多多的钱去帮助企业做担保、甚至是做股权融资和上市,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成都高新区只有130平方公里,但是,2012年财政收入达到251亿元,超过四川省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而我们的面积只有四川省的万分之二点零七,而GDP达到870亿,占到成都市的十分之一。在这样一个园区里,经济的密度、经济的效益得到了一个最大的体现。

因时制宜: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李克强副总理曾讲到,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红利来源之一。要搞城镇化,如果像高新园区那样搞高新技术企业显然不太可能。那么对于县域的甚至是农村的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认定有什么样的政策?许多地区现在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世界500强,还有我们的央企、国企,他们先天条件如此之好,阳光雨露如此充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中小企业又怎样跟他们和谐发展呢?

汤继强说,“地方政府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并且赢得发展机遇。但相较而言,这样的经验、思考和探索,不一定完全克隆或照搬,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相信会有很好的回响。例如,假如要在四川康定县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讲产业,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显然不能像深圳、上海、成都这样的地方做产业,但可以聚集与旅游配套相关的一些多层次的服务型企业。”

时代不一样,今天我们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比以前更好的环境和借鉴,有比以前更好的制度环境、舆论环境等,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有更多的更新的创新思路和办法。汤继强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目前传统的金融企业成本相对较高,发展一些微型的金融、草根金融,把这些东西做实,国家降低门槛,加强监管,把权力下放、下放、再下放是一个解决之道。譬如温州过去有很多地下的金融现象,现在试点,逐步阳光起来,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既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让民间资本有了去处,这也是“阳光大道”的一些意思。

在新媒体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可以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方面再多做一些探索。现在的手机银行是手机与某家银行捆在一起,现在这种模式当然可以继续往前走,但是比起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一些探索已经过时了。在落后的非洲,他的电信公司就是一个类金融机构,手机就是一个支付手段和凭证,包括那些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另外,很多金融机构在做关于网络银行的一些探索和创新。

汤继强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定可以广开思路,一定可以在过去的一些基础上兼顾目前一些技术的进步,来认真思考。而且,比如像西藏,他们的手机银行,如果你开一个网点的话,它的成本会非常高。假如现在的通讯工具能够与我们的新的融资解决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对牧民的生产、牧民的定居、牧民的发展,他们的小微企业的发展一定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支持。”

所以,把过去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及其政策法规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要避免选秀式的“星光大道”制度设计,要让过去地下的很多东西“阳光化”,要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能够兼顾到中国特色的、尤其是要兼顾到地区差异性的解决方案,且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都应该建立在阳光、透明、公正基础上。这样的话,未来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在培养自己的世界500强的过程中才能够兼顾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