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四川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四川经济
 

2013年2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昌电力是“美丽凉山”的能源支撑———访四川省人大代表、西昌电业局局长何永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

西昌电力是“美丽凉山”的能源支撑———访四川省人大代表、西昌电业局局长何永祥

何永祥

1月25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四川省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四川西昌电业局局长何永祥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级多点发展”,除了成都以外,省委、省政府特别提出了攀西地区的发展,更加关注凉山的发展,让他非常感动。

他说,“过去我们常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只要车头跑得快’;但是一辆火车,车头有动力,车身有动力,车尾也有动力。四川的发展只靠一个城市是不可能的。此外,报告非常客观准确地回顾和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对未来的规划,包括对2013年工作的安排,也十分务实、有很强的操作性。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五年以后,报告中规划的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谈到对未来工作的规划,何永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让凉山州更加坚定了打造‘美丽凉山’的信心和决心。作为电力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就是要做到把电网建好,为凉山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为凉山人民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提供电力支撑,共建‘美丽凉山’。”

建设坚强电网,服务经济高地

2007年,凉山电网资产约50亿,用电量33亿千瓦时,发电量34亿千瓦时;到2012年,凉山电网资产已超过230亿,用电量突破80亿千瓦时,发电量145亿千瓦时。回望过去五年,一组组华丽的数据体现的是凉山州推行“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从资源大州走向经济强州的成功实践,是国家电网不遗余力地建设“美丽凉山”的真实记录。

根据规划,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州骨干电网建设计划总投资将达到210多亿元。到“十二五”期末,力争让凉山电网实现无安全瓶颈约束、电力输送畅通、丰期电能“送得出”,枯期电能“下得来”,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技术装备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电网的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电网覆盖全域凉山的坚强统一的电网。

另一方面,要建设供电平台,服务好凉山经济高地。作为四川发展的后发力量,凉山则从现在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三级跳规划描绘出未来凉山的图景。第一级跳:2011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百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这个目标已经达成。第二级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进入四川“第一方阵”。第三级跳: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凉山这幅图景中,布局的一个经济发展点睛之笔就是要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建设比水电更可靠更坚强的智能电网,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未来凉山电网发展的最大特色之一。”何永祥还透露,“未来还将有重钢、攀钢等大企业落户凉山,用电量将是非常惊人的。”

加强农网改造,解决百姓用电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彝家山寨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等,电力是推动其前进的重要力量,凉山的农村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凉山是一个农业大州,是一个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凉山,全州470多万人口有72%居住在乡村,农业、农村、农民在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的分量,农村电网面临施工条件差、难度大等困难。

“凉山还有部分老百姓没有用上电。”何永祥忧心地说。在改善民生方面,其他地市州在投入时候,凉山州的投入不够,农网建设和改造方面欠账太多。

农网改造是国家的一项大规模惠民政策,户户通电又是农网改造中的一项节点工程。凉山山高坡陡,地域广阔,农村村落人家居住分散,且施工条件困难、难度大,凉山“户户通电”工程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困难。

2006年10月,西昌电业局启动了供区内的“户户通电”工程。从那时起,西昌电业局就踏上了凉山的崇山峻岭。西昌电业局佑君供电所所辖地区,是“户户通电”工程任务极重和施工环境较艰苦的地区。在这里,大山阻隔,许多施工点的直线距离仅400米的地方,往往也要爬好几座山头。冕宁里庄区腊窝乡腊窝村羊坪子被誉为是“原始居住地”,只有16户人家。西昌电业局为这16户人家的“户户通电”投资了42万。村民64岁的阿说伍呷说:“做梦都不敢想我们这里要通电”。

开展“板凳工程”、建设“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为贫困山区学校更换变压器、为受灾地区的群众募捐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是西昌电业局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又一种方式,用自身微薄的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

“要争取解决老百姓的用电问题,不光要解决,还要解决好。”何永祥表示,“有州委政府和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支持,我们十分有信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