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3年2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金融发展阶段和金融结构演进的大背景来看,在中国当前的金融管制体制内,所谓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

影子银行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影子银行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

巴曙松整理

近期,随着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热议,影子银行的概念引发各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影子银行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金融创新,应该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

应该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

《中国企业报》:您说“影子银行从本质上来说算是一种金融创新”,能具体说一下吗?

巴曙松: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应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是否纳入正规金融监管的体系;二是是否具有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经营的特征以及由此可能带来较高的单体风险;三是是否具有关联性和传染性从而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危机前通过业务往来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欧美影子银行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相互关联,使得危机发生时风险迅速从影子银行体系传染至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从而带来系统性风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非传统业务的金融创新并非近来才出现,只是在影子银行这个舶来品尚未出现之前这些产品有多种其他的称谓,如资金体外循环等,而影子银行的出现似乎为这些金融创新附加了更多的负面含义。从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看,应该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更多将其看做是非传统融资市场和非银行信用中介的创新,对这些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和功能效率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最大化其促进金融结构改进的作用。

第一,影子银行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在当前金融结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背景下,应避免简单搬用影子银行的概念,而更多地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非传统银行业务健康发展角度来规范和引导这些金融创新。影子银行从特定角度说是一类特殊的金融创新,它具有金融创新所拥有的基本特征,当前可能会以银行理财作为表现形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以另一种金融创新的方式出现。然而,并非所有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非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都应该划入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子银行的范畴,对待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创新应从调整社会融资结构的角度积极鼓励和推进。

第二,对非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进行区别和细分,针对不同的风险特征实施差别化监管,其中监管的关键环节应当是银行资金是否流入到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机构中并促使其杠杆的扩张。对所有的非传统银行业务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金融创新的机构主体和风险特征等要素对其进行适当的区分,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监管。

首先,客观判断金融创新的合理性和功能,例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银行体系为主体的金融结构中,其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化路径选择以银行为载体也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而在当前金融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的进程中,适当出现一些为其试水的金融工具也应在客观把握其风险的同时鼓励其健康发展。

其次,针对不同金融创新工具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是否具有信用创造功能、是否具有高杠杆和大规模期限错配等可能引发单体风险的特征、是否具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等要素。

最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监管。例如对于理财产品,重点关注由于业务定位的不清晰造成风险仍旧在银行体系内部积聚、理财资产池划分不明确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刚性兑付带来的道德风险、法律关系的不明确以及估值环节的不清晰等风险隐患,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等监管措施。

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影子银行含义也不同

《中国企业报》:依您来看,又该如何定义影子银行呢?

巴曙松:事实上,国际金融界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内涵及意义与各经济体的经济金融结构、金融发展阶段和金融监管环境密不可分。

影子银行(shadowbanking)于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目前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根据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影子银行:范围界定》的研究报告,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虽然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和特征描述,但是由于各国金融结构、金融市场发展阶段和金融监管环境的不同,影子银行的组成形式也各不相同。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等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等围绕证券化进行风险分散和加大杠杆等展开的信用中介体系,欧洲的影子银行体系则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等投资基金和证券化交易活动,而这些在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在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尚不广泛存在。

一般来说,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根据这几个因素,虽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的基本动力是出于监管套利的目的,同样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的特征,尽管还有一些需要风险管理环节需要强化,但是总体上其已经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的典型特征,同时其规模和风险也尚未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

再者,基于不同的金融结构和相关功能特征,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欧美的影子银行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在监管现状、规模大小、杠杆化程度、期限错配状况、关联性上都有明显不同,其表现出的风险特征也与欧美的影子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与欧美金融市场中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复制、以逃避监管为目的的快速扩张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功能。

对于影子银行这个概念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对应,金融界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综合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口径。最窄口径,影子银行仅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较窄口径,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宽口径,包括较窄口径、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出表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宽口径,包括较宽口径和民间借贷。目前,关注度最高,也最流行的是较窄口径。

中国影子银行当前可以修正金融抑制

《中国企业报》:据公开报道,截至2012年底,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7.1万亿元,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了4.11%,这提高了居民财产性收入。您对此又是如何看待呢?

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必然是在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内在动力推动下才可能形成的,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起和迅速壮大,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货币信贷政策总体偏紧、流动性监管趋严等条件下,商业银行顺应融资多元化和客户资产管理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新行为。

从整个金融结构演变的角度看,这种更为市场化的创新是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在理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相应的市场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是可以更好地引导其发展的。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在监管部门现有的监管统计口径中,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运行情况需定期报送监管部门,理财产品的明细也需报送央行纳入社会融资总量的口径。200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12年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是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框架。

从总体上说,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运行是健康、风险可控的,短期内也不具备引发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仅仅从量级规模上来看,根据2012年11月的数据测算,银行理财资产余额规模为7.61万亿元,只占同期银行业资产规模127.07万亿元的6%。但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应本着“宜疏不宜堵”的原则,识别其内在的市场逻辑,在符合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和引导,提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运作稳定性和信息透明度。

《中国企业报》:其实担心影子银行和担心金融不能好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您觉得中国的金融应该做什么样的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需要?

巴曙松:从金融发展阶段和金融结构演进的大背景来看,在中国当前的金融管制体制内,所谓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

中国影子银行在现阶段的主要动力在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受到特定条件限制时的市场选择。从特定角度说,银行理财业务实质是一种利率市场化的试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接近无风险资金的市场价格,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例如,2013年1月6日的7天拆借利率为3.6%,同期1个月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约为4.13%,远远低于同期民间融资利率水平;根据温州金融办公布的数据,同期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高达26.2%)。当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可以通过自主定价的方式吸收存款,理财产品可能会逐渐萎缩并出现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因此,中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变化背景下、融资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特定表现。

中国影子银行在当前环境下的意义在于修正金融抑制,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当前两成的理财产品和四成的信托产品投向实体经济,满足了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需求,使得社会储蓄向社会有效投资的转化更为便利。中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的占比始终偏高,不仅使得金融体系的风险在银行体系大量积聚,也限制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银行理财、信托和财务公司等中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在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途径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工具,发挥了商业银行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合理的领域,在更为市场化的资金运作链条中,资金实现更为市场化的配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