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四川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四川经济
 

2013年1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1亿元到2011年的47亿元,年均增长51.7%,2个国家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102个精品旅游村寨,2012年全州游客达到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亿元。

阿坝州走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产业发展与生态立州并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余明思本报记者龚友国

产业发展与生态立州并重阿坝州走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外来藏独势力破坏的严峻形势下,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1.7亿元,增长13.6%。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县达到8个。财政收入24.8亿元,是2007年的3倍。这令人鼓舞的经济发展背后是民族区域特色发展模式的支撑。

记者走进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阿坝州代表团,一一探寻这颇具特色的民族区域发展形势。

民族地区须交通先行

四川省人大代表,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成都等城市群的发展既需要内部生态环境供给更需要一个外部优质的生态环境来作为支撑。在大区域范围内,民族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生态环境优良,是水源、空气以及气候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深化区域合作,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反哺经济发展。这也正是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级战略针对阿坝州实际情况的要求。

刘作明说,今后一个时期还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对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乃至产业基地建设给予帮扶。只有在省、州两级政府共同财政支持下,才能助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交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保障,要加快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

刘作明告诉记者,近年四川省交通建设大幅度向前跨进,已成为西部交通枢纽。但是从成都以西去看,民族地区“西出之道”目前没有快捷的直达通道,四川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在西部,不仅是阿坝,还包含着青海、西藏等地区。交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因为只有“交通先行”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开放,对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影响。

刘作明介绍,阿坝州工业实现重构新生,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1亿元奋力起跳,连跨三个10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51.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旅游实现强势振兴,2个国家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102个精品旅游村寨,仅2012年,全州游客达到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亿元。

五年来全州累计签订协议合作项目167个,履约项目233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

要产业发展更要生态立州

阿坝州现有工业企业在地震后都迁移到茂县一带。工业建设与生态立州要相辅相成,吴泽刚州长介绍说,不能“谈工色变”,虽然我们的主攻方向不在工业,但已符合环境标准,已经建立在州内的工业企业仍应继续发展壮大。异地发展也是阿坝州工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在成都金堂建立的“成阿工业园区”作为新兴工业园,正好协调解决了阿坝州工业与生态发展的问题。新建工业项目今后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借地发展,共建园区,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阿坝州电力公司总经理马强告诉记者,“阿坝州水电资源富集,可利用水能资源达1400万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34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还要投资近百亿元‘再造一个阿坝电网’。公司能源电力建设为阿坝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在面对生态保护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阿坝州属于高山高原地貌,输电网的搭建很艰难,但我们依然迎难而上,在保障州内电力供应用电的前提下,还积极向外发展,把阿坝州富余的电力供应到其他地方。”

民营企业代表、来自理县芦杆桥水电公司的李进向记者介绍:芦杆桥水电公司是杂谷脑河上游梯级规划和开发的第三级电站,我们对本区域的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们公司去年业绩不错。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我认为接下来又将是公司向前迈进的好时机。

一家来自小金县葡萄酒酿造企业的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说道,“小金县与法国的波尔多地区相比,土壤及气候条件相对更优越、更适合于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生态农业的建设是生态立州的体现,我们企业完全按照这一发展要求进行管理、酿造。葡萄酒的品质是非常好的,但是也希望政府要继续进一步解决融资困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做大、做强。让生态企业得到长远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