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纯新获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中国企业十大新闻评选揭晓,中联重科获“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詹纯新获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1月20日,2012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仪式暨第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备受关注的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发布,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具成长性企业同时发布。
詹纯新和任正非、姜建清、张瑞敏、王健林、孙明波、李书福、狄可为、史登科、朱昭明一起荣获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跨国企业)。这已是他第二次站在这个领奖台上。37岁创业,20余载奋斗,成就了走向世界的中联重科,也书写了一段属于詹纯新的光辉岁月。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联重科迎来了一个跨国并购的黄金年代。这一年,具有80多年历史的当时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的西法公司(CIFA)被中联重科收购,然后成功整合,迅速走出低谷,2012年上半年的利润是2007年全年利润的两倍。这一成功并购案例使中联重科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写入哈佛教材的企业。此前的2001年,中联重科已将英国保路捷揽入怀中,实现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史上的首次海外收购。
2011年1月,意大利总统授予詹纯新“莱昂纳多国际奖”,这是专门表彰对意大利经济作出贡献的外籍人士的奖项,詹纯新是获得该奖的唯一一位中国企业家。
一个多月后,詹纯新登上哈佛大学讲坛,在题为《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的演讲中,这位在外媒看来极具中国式儒雅气质的企业家用自信和智慧征服了台下的观众。他说,“国际化不是经济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谁买下谁、谁征服谁,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体,实现共同的发展。”
“自主创新的全球视野,决定了我们企业的使命不是对国际标准的仰望,而是要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詹纯新说。2013年,中联重科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出口增长为行业增幅的2.5倍。中联重科不仅走向世界,也将中国智造的形象传递全球。
“裂变+聚变=全球化”这个加法算式是詹纯新用数学语言对中联重科战略的简明表述。詹纯新说,多年来,最让他引为自豪的是中联重科裂变、聚变和事业部制等几个独特成长基因。裂变是“分”,是按产品类别组团,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国内并购,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做精做强各类产品;聚变是“合”,是以全球并购为手段,使国内事业部与国外同专业企业聚合形成跨国事业部。
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中联重科在最近几年不断开发出技术领先、满足市场需求的工程机械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中联重科在20年发展历程中所探索的科技创新之路,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并不断刷新中国制造的国际印象,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共经历了如下9次跨地域、跨国界的并购整合。2001年11月,中联重科整体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2002年12月,中联重科兼并老牌国有企业湖南机床厂;2003年8月,中联重科完成了浦沅的重组;2004年4月,中联重科收购中标实业;2008年,中联重科又连续并购了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公司、信诚液压公司等5家企业。
中联重科所倡导的跨国并购五项基本原则———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如今,已经贯穿于中联重科全球化竞争的每一个细节。从2008年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到2011年买断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获得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准入证,再到2012年在印度直接投资建厂,中联重科凭借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
通过上述并购,中联重科摸索出了以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为基础,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运用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构建起了全球化制造、销售、服务网络。在詹纯新看来,国际化是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必经之路,而并购无疑是一条捷径。
2012年第三季度,在行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中联重科实现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收入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5%,成为同行业中唯一一家收入利润双增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