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充分市场化是消除潜规则的终极手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郭田勇:充分市场化是消除潜规则的终极手段
一段时期内,金融潜规则让众多企业及企业家望而生畏。有的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遭到索贿,或者因贷款费用太高企业无力承担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企业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被迫倾家荡产。金融潜规则为什么横行?其背后成因又有哪些?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中国企业报》:你认为金融潜规则横行的背景和成因是什么?
郭田勇:我是不同意“潜规则”这种说法的。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有其必然原因的。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原因导致了类似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是银行本身的问题。在改革前,银行在完善内控方面还有诸多欠缺,部分人员素质不高,私自收取好处费,变相抬高管理费,导致潜规则不断出现。比如前一段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问题,就属这种现象。
另一方面从总量上看,容易出现行业潜规则。金融机构改革前,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金融业准入门槛较高,导致贷款需求旺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出现卖方市场,银行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贷款案件的发生,出现个别银行人员利用贷款需求的旺盛,索要财物及其它徇私枉法现象。还有金融机构变相提高利率水平及管理费,都和市场供求不平衡有关。
《中国企业报》:破解潜规则政府部门该如何作为?
郭田勇:说句实在话,我认为,潜规则跟政府部门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一个人去饭店吃饭一样,吃完饭饭店给你回扣或者打折,这跟政府有啥关系?
当然,政府的一些政策对抑制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2012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社会资金面大大宽松,贷款额度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出现潜规则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未来从供求关系和货币调控上来看,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种金融潜规则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中国企业报》:在金融潜规则面前,企业应该怎么办?
郭田勇:目前来看,随着银行及金融业的不断改革,无论哪家银行出现不良贷款,无论是银行领导还是员工,收入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内部管理也会更规范,从而减少那种为了吃回扣拿好处而铤而走险的行为。
在这种大的趋势和环境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想得到银行贷款,相比过去要容易得多。但短时期内改变贷款高利率的状况可能还不现实,还需要等到金融业的充分市场化改革以后,实现买卖之间的平等。
在银行越来越公开的存贷款规则下,企业应该以法律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贷款融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