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层面稳中求进
企业层面以进促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
宏观层面稳中求进企业层面以进促稳
在宏观层面稳中求进,稳一点。但是稳不是目的,求进应该是总目标,稳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去做的。为什么要稳呢?就是国际形势很不确定。因为中国加入WTO以后,或者中国现在已经和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国际上稍有变化,我们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说句实话,我们很大一部分的生产能力是为世界人民而生产的,一旦世界人民不需要了,或者需要的量少了,我们怎么样把多余的能力去掉,这是我们这两年一直很挠头的事情。
包括近期十八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些政策,但是它的效益逐步发挥出来、逐步体现出来,在中国体量这么大的国家,各个区域发展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悬殊这么大的情况下,它的效益体现出来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还需要检验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或者力度够不够等等。包括大家知道的,我们现在从财政税收方面考虑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的“非公36条”里面涉及很多市场准入的政策,还涉及对非公经济怎么样分配国家资源,比如说信贷资源、土地资源的公平性问题,这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宏观层面我们讲稳中求进是一个大的基调。
在企业层面以进促稳。现在企业面临很大的问题是去库存、去能力、去债务,我们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在中央出台一揽子4万亿计划的时候,我们不幸地放大了本来就应该加快调整的一些东西,放大了我们本来应该警惕的债务链,放大了我们不应该储备的一些库存。因为我们以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两三年就过去了,挺一下就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判断不符合实际,或者不符合大趋势。去年以来,我们是真正地感到经济发展的冬天,如果说2008年我们觉得冬天到了,很快觉得冬天不是那么冷,那去年才开始真正的冬天,才感到刺骨的冷。
那现在不能再拖延了。有一些企业家,比如当时囤积了一些资产,比如说钢材、比如说土地、比如说为自己家里买了几十套房子等等,我觉得有可能或者说应该下决心,保本出来,退出,甚至赔点本也没有关系。这是当痛则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就不能再稳了。
这几年企业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找一些好的东西、好的方案、好的想法,但是要果断出手,当变则变,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不能消极求稳。当今世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它的应用业态,我们叫新业态,都表现出来了。我们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新的业态,要抢抓机遇,不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