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2版            专题
 

2013年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因为普光气田而改变的生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

那些因为普光气田而改变的生活

2011年11月26日,罗宇航在家里玩滑板。

2011年11月26日,罗碧元在哥哥罗伟元家里帮厨做饭。

2007年11月28日,罗伟元的妹妹罗碧元在自家的老房子里烧火做饭。

罗伟元的儿子罗建江在中国石化援建的砖厂工作,他上下班都骑摩托车。

罗伟元耕种的田地不远处就是普光天然气净化厂,旁边还有高速公路穿过,他希望普光的未来和自己家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日前,罗伟元家里来了客人,妻子杨中贵走进厨房,打开天然气炉,不一会儿,一壶香喷喷的绿茶就泡好端在了客人面前。“用管道天然气烧水又快又干净,比在老房子里住的时候方便多了。”杨中贵喜滋滋地说。快到中午了,罗伟元的妹妹罗碧元前去帮厨,她一边从电冰箱里取出冻鸡冻鱼,一边择着青菜,想起4年前烟熏火燎的情景,她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真的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了。

今年67岁的罗伟元祖祖辈辈居住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铜坎村大巴山腹地的山坳里,母亲桂慧菊育有三儿两女,罗伟元排行老大,二弟和小妹在外地生活。罗伟元曾经当过生产队队长,种田更是一把好手,2008年以前,他和父母弟妹一直住在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木质结构简陋的老房子里,日复一日过着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烧火做饭的山村生活。

2006年中国石化在普光地区发现中国储量最丰富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2007年国家确立了将四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川气东送工程”,这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建设的又一条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包括普光气田产能建设,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建设、川气东送管道建设等。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建成年产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普光气田,建成占地3000多亩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

中石化在开发建设大气田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不让农民利益受损,中石化按照城镇建设相关标准为2500多户搬迁居民给予经济补偿,建设了“气都新村”。“气都新村”楼房鳞次栉比,造型新颖别致,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管道天然气接入户内。小区建有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医疗救护站和垃圾处理站,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与此同时,中石化还援建了宣汉县普光学校、宣汉县医院土主分院、明月江大桥等民心工程,援建了普光镇石化砖厂、玩具厂、石料厂等安置农民就业的厂点。

2008年,罗伟元、罗碧元相继告别老房子搬进了“气都新村”,住进了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明亮的楼房。现如今,罗伟元与老伴儿同儿子住在一起,两个女儿已外嫁他乡。他把自家一楼的门面房进行了出租,他儿子罗建江也在石化砖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他自己还打理着全家人的10余亩田地,种植稻子、油菜、玉米以及一些蔬菜。罗碧元一家的土地都被征用了,属于失地农户,她把按人分得的两套安置房,一套用于出租,一套居住,丈夫张正沛还在“气都新村”里被安排了一份月薪600元的保洁员的工作。

闲下来的时候,罗伟元一家聚在一块,漫步在“气都新村”的休闲广场里,好不惬意。“妈妈走得有些早了,她没能享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真是有些遗憾啊!”每当此时,罗伟元总要感慨地念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