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飞行:梦想开始照进现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私人飞行:梦想开始照进现实
在宝鸡这个城市,民营企业家王宝和格外受人敬重,不是因为财富的多少,而是因为他的“奇特梦想”。曾经以制造装甲车而轰动一时的他又一次“让梦想照进现实”,他的公司在引进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的“猎鹰”号旋翼机终于可以飞上蓝天了。
而王宝和梦想的背后是:随着中国低空的逐渐开放,国内富豪阶层拥有自己的飞机、考张飞机执照遨游蓝天,已经成为美好的现实。
梦想开始照进现实
在北京西郊,刚刚获得私人飞行执照后就购买了“空中宝马”西锐SR22飞机的某位女艺术家,潇洒地把飞机交给了“国际飞行俱乐部”进行托管。
根据《胡润财富报告》报道,中国内地现在约有100万个千万富豪和6万个亿万富豪,占1/6的群体计划购买私人飞机。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正式发布,私人飞机被提上民航发展日程。
连续出台的好政策、好消息都让“发烧友们”兴奋。而事实上,这些“发烧友”中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2011年1月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在中国的富人中,有1/6想购买私人飞机”。
2010年11月,一家名副其实的“飞机4S店”———西锐FBO珠海运营基地在珠海三灶机场航站楼东北侧停机坪落成,这是一个为小型私人飞机进行服务的通用航空服务站。
随后,四川、河南、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建起了私人飞机培训学校、航空俱乐部。
“飞机制造作为高科技产业,多年来都是大型国企在做,民营企业的确望而生畏。但是,购买飞机、驾驶飞机、享受时尚豪华生活的人更多属于民营企业家。在中国这是一个现实。”一位在哈飞集团工作了20多年、给很多有钱人购买飞机做过参谋的苏工程师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全新生活方式体验
10多年前,远大老板就拥有了自己的飞机,但由于“在中国,拥有私人飞机一定要低调”,私人飞机仍然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即使2008年,赵本山花费2亿元购买了“庞巴迪挑战者850公务机”的消息被曝光,“私人飞机拥有者”这个特殊商人圈仍然是“活跃在公众的视野外”。
即便是到了2013年,组建“私人飞机俱乐部”的主办者也承认:“私人飞行在中国还是个较新鲜、模糊甚至有点陌生的概念,但是不仅仅是为了时尚,而是必须,这是商业文明带来的进步。”
不过,要把民营企业家的“小圈子”奢侈游戏变为类似国外的“行业市场”,还需要极其专业化的努力。
显然,中国人买“私人飞机”不仅仅是为了玩,需要精神回报的同时还需要“效益回报”。这个“圈子的人”肯定是先拥有了名望和金钱,但同时又是个性非常突出的人物。有很多企业家自己不驾驶飞机,但是需要私人飞机“发挥更多优势”。而热爱“飞翔”的企业家们则更加“渴望拥有更加私密的空间,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求属于自己可以驾驭的、新鲜刺激的项目养性、修心”。
“他们游戏的是表面,骨子里是在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一位私人飞机俱乐部的会员对记者说。
一位60后的民营企业家曾经在博客上写道:依靠自身动力起飞动力滑翔机,到一定高度时关闭发动机,螺旋桨收回,依靠滑翔来飞行。一刹那世界变得安静了,驾驶员无需佩戴耳机就可在高空安静环境中与教练或同伴沟通,达到了自由自在和冥想的状态。“从精神层面上讲,企业家都希望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独立王国。”
或许,这个“圈子”是“继高尔夫、跑车、游艇、马球等运动之后给中国上流社会的玩家们贴上的新标签”,而对中国普通人来说这还是个遥远的“梦想”。
选择回国创业的吴昊在成立“飞行俱乐部”时才如此陈述他的商业理由:“按照国际惯例,俱乐部向国内的年轻人传递全新的飞行生活方式,让理想照进现实”。
上世纪80年代后去美国工作生活的朱女士对记者说,在澳大利亚,飞机和飞行本身都不是中国人想象的奢侈品;美国9·11以后,明星、名流们为了安全和隐私的双重考虑,都为自己和家人配备了私人飞机。她认为,只有通过专业的公司做市场培育,“私飞”圈子才有可能逐渐扩大为一个小产业,“小众”群体才会逐渐影响更多受众,去体验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