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IT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IT
 

2013年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停滞360搜索商业化压力骤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市场停滞360搜索商业化压力骤增

日前,关于360搜索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两个相差不小的报告,一家机构声称已经下降到了8.7%,另一家机构则指出正在提升到10.52%。考虑到360搜索在上线短短三天之内就达到了10%,分析认为,360搜索的市场份额增长出现停滞已是不争的事实。

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360搜索依靠其安全产品和市场营销收获很大,但是相比百度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的劣势依然存在。而在百度已经视为战略重心的移动端,宜搜、百度和搜搜相继站稳了脚跟,360搜索想要进入发展可能更加困难。

市场陷入停滞

近日,互联网数据服务机构Hit-wise发布的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12月,与2012年9月相比,百度访问量份额上升了7.7%,为65.7%;360搜索虽然稳居第二位,访问量份额却下降了0.7%,为8.7%。

但是,360相关人士引用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CNZZ的统计数据,声称360搜索自上线后流量份额稳步提升,2012年12月市场占有率达到10.52%。

360总裁齐向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60搜索的商业化正是在一定的市场份额基础上很自然地开展的,大量的用户和流量自然会吸引商家和广告主前来寻求合作,公司从来不会拿盈利对发展战略提条件。

据悉,360搜索的商业化动作频频,包括在一二线城市招募渠道代理和笼络网站站长,跟谷歌在广告系统和流量方面的合作也不胫而走。记者还注意到,360搜索也开始尝试在搜索结果中列出推广链接。

齐向东证实了报道的360搜索商业化的相关举措,但是拒绝透露与谷歌合作的细节,原因是双方都是上市公司并且已经约定不能对外透露合作内容。对于搜索推广,齐向东强调说,360的搜索推广把真实性、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不会像百度那样过度地商业化。

技术短板救赎

“360搜索在初期的成功,在于360安全软件、浏览器等产品的巨大装机量以及周鸿祎对于网络营销的熟练运用,但是,在搜索方面的专业技术上,百度十多年积累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张毅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根据早前媒体的报道,360的搜索团队包括一个半年前收购的创业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曾经是百度凤巢系统的架构师,同时还兼具谷歌的工作背景。在关于360搜索的一次会议上,齐向东没有对于360搜索团队作出说明。

张毅分析认为,引入谷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也能帮助360搜索为用户和广告主带来信心,360搜索与谷歌的合作除了广告系统之外,搜索技术上的合作可能也是重点。

记者观察到,360搜索陆续接入了其它垂直搜索引擎,例如在地图领域与高德地图合作,在音乐搜索方面整合了酷我、酷狗、虾米等音乐网站,在视频网站方面也汇集了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爱奇艺、PPTV、迅雷看看等。

“做搜索引擎用到了计算机科学几乎所有的东西,这些都不是360搜索能够一下子搞定的,百度的搜索领先地位是建立在多年经验的积累上。”一位熟悉搜索引擎技术的人士指出,与其它垂直搜索合作一定程度上分流了360搜索在技术上的压力。

无暇顾及的移动端

与360搜索在PC端持续发力不同,百度似乎更加侧重移动端的转型,甚至有分析文章直言,真正的3B大战根本没有开始,原因是百度的用户获取成本仍然徘徊在个位数,这说明百度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放在与360搜索争夺用户上。

“百度已调整战略,把移动搜索作为重点业务发展。”百度CEO李彦宏曾公开表示。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有5.64亿,手机用户有4.2亿,手机网民作为第一大上网群体的地位更加巩固,仅2012上半年,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9.7%。

艾媒咨询发布的一份2012年三季度中国手机搜索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专注移动端并且在移动端耕耘多年的宜搜占比34.8%,百度则以34.1%的比例紧随其后,腾讯搜搜也迅速上升到了27.1%。

不过,360搜索也并非没有意识到移动搜索的重要性。周鸿祎坦承,“我觉得移动可能才是颠覆传统搜索的机会。”早前,360手机浏览器iPhone版已经将360搜索设为默认搜索引擎,随后,域名为m.so.com的360手机搜索悄然上线。

“宜搜的优势在于对手机搜索用户习惯的充分了解,百度主要是靠PC端的品牌和转化,而腾讯搜搜主要依靠手机腾讯网、手机QQ浏览器等移动产品的带动。”张毅分析认为,三家已经牢牢在移动市场站稳了脚跟,360搜索想要介入可能更加辛苦,反观PC端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则给了360搜索更多的机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