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3年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小家电OEM贴牌为主业的德豪润达(002005)在短短3年多时间内投入近30亿元进军LED照明领域,如今又以自身不足10亿元的LED业务收入能力,入主中国传统照明“一哥”企业雷士,这到底是“前瞻性布局”,还是“豪华式赌局”?

政府补贴推波德豪润达赌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政府补贴推波德豪润达赌局?

“过去三年间,无数人问我,说我豪赌LED,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在全国几个城市收购芯片公司,还建立庞大的LED产业链”。

日前,在宣布收购吴长江所持有的雷士照明20.05%股权的第16天,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在公司新品发布会上,回应业界对于其在LED照明领域一系列“豪赌”行为质疑。

乏力小家电照亮LED

《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就在这次发布会上,邀请到不少雷士照明区域经销商。这则被外界认为是,“德豪润达借道雷士照明开辟国内市场的第一步,接下来双方还将展开更多合作”。

自2009年以来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方式,德豪润达募资近30亿元投入包括外延片到芯片、封装、应用的LED全产业链布局。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前三季度,德豪润达因LED项目获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70亿元、3.10亿元、1.64亿元,公司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3.92亿元、1.15亿元。

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成为过去三年间推动公司在LED照明领域发展的最大动力。公司2012年半年报还显示:为欧美企业提供小家电OEM加工制造业务,还占据德豪润达近7成的营收比重,布局已有3年之久的LED照明业务尚处在“爬坡期”。

LED照明已成为德豪润达去小家电化的唯一突破口。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不少依靠OEM贴牌生存的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于像德豪润达这样以欧美出口业务为主的贴牌企业,所受到的经济环境冲击更为明显,政府也在通过家电下乡等政策,引导企业的经营转型。

“是走小家电自有品牌之路,还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转型成为那段时间摆在王冬雷面前的最大课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身处在中国LED照明产业最早发展地珠三角的王冬雷,没有像其小家电同行康宝电器一样,转战国内市场拓展自有品牌小家电业务,而是决定投身当时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又受到政府政策重点扶持、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薄弱的LED照明领域”,一位曾从事德豪润达小家电海外业务的知情人士透露。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4000多家LED照明企业中,从事外延芯片生产的企业不足50家,封装企业在1000家左右,剩余的全部为照明应用企业。

正是看到中国企业在LED照明产业链上的空白点,自2010年以来,德豪润达累计募集资金近30亿元,投入LED上游外延芯片及封装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突破。目前,公司旗下用于外延芯片制造的MOCVD设备就高达90多台,有消息显示,“这其中处在量产状态的设备不足50%”。

拉来帮助雷士照明再出发

自2011年以来,受到政府政策效应减弱、外部经济环境疲软以及市场供大于求等因素影响,仅深圳地区就出现了4家产值在亿元以上LED照明企业的关门停产。一时间内,中国LED照明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引发的中外巨头集体混乱,让不少企业倒在“LED爆发增长”的前夜。

渠道,被认为是德豪润达布局LED照明的最大发展短板。

张彦斌指出,“德豪润达过去多年来在发展小家电业务时,由于一直是对外OEM,并未在国内建立相应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在进入LED照明产业之后,这一短板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与收购快速取得突围相似的是,这一次德豪润达在下游的营销渠道突破上,同样采取“入主”雷士照明的方式。

对此,华泰证券研究员张彬指出,“品牌和渠道是雷士照明最核心的竞争力。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的联姻,意图就是为LED芯片产能集中释放做好销售渠道准备,雷士照明渠道优势将是德豪润达入主的主要动机”。

“对于德豪润达入主雷士照明,带来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消化公司LED器件产能。LED照明是雷士的重要战略,预计2015年将占据其一半的收入,我们估算,届时对LED器件的需求规模将在10亿元以上。与雷士的合作和将来可能的采购将大大提高对公司芯片和器件的影响。”光大证券分析师蒯剑如是说。

不过,在一位要求匿名的LED行业分析师看来,“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合作看上去很美丽,是技术资源与渠道资源的完美嫁接。对于LED照明行业来说,当前的主流市场并不在于终端消费者,而是体育赛场、景观照明、汽车LED、智能手机等商业市场,这其实并非传统照明企业雷士渠道所能覆盖的”。(下转第十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