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产业
 

2013年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产业遭遇规则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彭涵

养老产业遭遇规则困境

近日公布的《2012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85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13.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23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9.1%———这是关于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新的一次描述。该报告突出强调了“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诸多问题,政府的“吃力”也不再是秘密。

这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但令人困惑的是,有多位养老企业的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养老产业做起来太“累”。据了解,自2009年底中国政府就开始从战略层面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但产业的发展始终滞后于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一点得到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的认同。他对养老产业现状的描述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

“一个老问题是:养老到底是福利的‘事业’还是盈利的‘产业’?”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告诉记者,业内普遍认为社会养老的底线应由政府保证,而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老人让市场来满足,两者各司其职。但这个逻辑始终无法“光明正大”地清晰起来。无论是近期落户北京的“国内首家养老酒店”,还是2011年被舆论诟病为“天价养老”的上海亲和源,都曾陷入“养老到底是福利还是消费”的争议之中。

对一个产业来说,如果其商业逻辑与道德拷问还杂糅在一起,则前路必然坎坷。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达成共识:如果政府与社会资本做不到“各就各位”、那么这个产业的客群就无法“对号入座”———与《报告》同日发布的、针对北京近500位老人的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老人都是自我或配偶照料,由子女及其他亲属照料的仅占6.98%;基本没有被调查对象接受由社区、公办养老机构和私营养老机构提供照料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某种错位似乎发生在产业的源头。有业内人士曾提出,养老产业既然是个产业,那为什么产业政策要由民政部、老龄委来“操刀”呢?是否由发改委来推动更合适?”乌丹星表示。

政府与企业间隔着诸多缝隙的“拥抱”,也给很多乱象提供了存在空间。“没有清晰的‘分工’,政府就会拿着养老企业上缴的税收也去搞‘老年公寓’,与之形成竞争,这很难说是公平的。”乌丹星表示,“裁判员兼运动员”的老故事在这个新兴产业中亦开始上演。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政策的不够细致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让企业变得顾虑重重。乌丹星向记者透露,“为什么很多养老企业以房地产的模式在运作,就是因为规则不明确,所以投资者想到的肯定是先赚到钱再说”———由于老龄人群的特殊性与社会敏感性,热衷地产游戏显然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场灾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