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囧》这部电影意外走红的背后,对于投资方光线传媒(300251)来说,如何将这种偶然性因素变成必然性增长,打破传统影视公司对“赌人、赌项目”运营模式依赖,成为企业创始人王长田在2013年的最大挑战。
股价回落:光线传媒“光环”褪色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股价回落:光线传媒“光环”褪色
光线传媒(300251)被迫登上一辆“过山车”,并在行至巅峰后开始向下跌落。
连日来,随着《泰囧》这部神奇电影的放映开始落幕,光线传媒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也终结持续上涨的势头,从2013年1月4日最高的37.4元一路下挫至1月14日收盘价的31元左右,跌幅超过17%。
资本助推下的电影怪象
当光线传媒联手导演徐峥在电影市场为人们打造一部《泰囧》搞笑电影的同时,券商和投资者却在资本市场为市场导演了一出《光线传媒》股价借势上涨的大戏。
光线传媒当初以不到3000万元的投资撬动超过10亿元的票房收入。在资本市场上,从《泰囧》2012年12月12日上映当天,光线传媒股价从21.40元起步,一路上涨至2013年1月4日的最高点37.40元,并于当天最终创下35.25元的收盘价。在短短15个工作日,公司股价涨幅达到64.7%,市值增加逾38亿元。
同一时期,上证综指从2082.73点涨至2276.99点,涨幅不过9%。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注意到,在这一期内,10多家券商共发布了近20份关于光线传媒的研究分析报告,力挺公司业绩和股价。其中,第一创业证券在8天内连续发布3份报告解决公司的利润增长和主营业务转型。
第一创业证券甚至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泰囧》的成功标志着公司在电影内容水准上跃上新的台阶,成为国内一流电视内容公司,并有望成为中国成功的综合传媒集团之一”。
在《泰囧》上映之前,光线CEO王长田对其票房预期是2—3亿元,而光线影业总裁李晓萍的最高预期也不过4亿元。超过10亿元的票房收入,虽然给光线传媒带来的是暴涨利润,却给公司在未来2—3年资本市场期待的持续盈利巨大压力。
“这就是一次小概率的偶发性事件。在这一事件背后,除了影视公司传统的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等炒作推广外,还有来自资本市场上券商和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最终将一部小制作的贺岁喜剧电影推向了一个社会性的热门事件”。产经评论员彭雄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当这部电影的票房超过6亿元之后,这已经超出了导演、影业公司等当事人所能控制的范围,变成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上述证券分析师也认为,“每年股市都会出现一些被热炒的题材和股票。与此前不同的是,光线传媒本身就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投资这部娱乐片兼有社会性、娱乐性、资本性等属性,所以更能引发热议,也有助于题材炒作。但公司能否借助《泰囧》这部影片成功打响从电视向电影的业务转型战役,仍有待时间检验”。
偶然性增长难持续
不过,在一位机构投资者看来,“在中国,因为一部影片意外走红的导演、演员、影视公司比比皆是。对于光线传媒这样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来说,如何摆脱对‘一部电影、一个导演’偶然性爆发带来的高增长业绩依赖,建立起打通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战略架构和业务布局,难度显然很大”。
近年来,华谊兄弟的股价就曾出现过因为知名导演冯小刚的一条表达“退休想法”的微博而出现剧烈波动。同时,葛优、范冰冰、黄晓明、周迅等旗下一线明星的离开,也相继引发资本市场担忧而出现股价下跌。
对此,王长田表示,“光线传媒要靠模式而非赌项目、赌人”。
上述业内人士则质疑到,“对于幸福来得太突然的光线传媒来说,旗下既没有一线签约导演、明星等人才资源,还没有凭借几部代表影片在行业市场上打响口碑之际,到底是什么模式可以让王长田在电影圈子里摆脱对项目和人的依赖?答案并不清楚”。
彭雄江也认为,“无论是光线传媒,还是华谊兄弟、博纳影业,这些影视文化公司都不可能脱离对名片、名导演、名演员的依赖,毕竟他们就是票房收入保证。唯一可以应对的就是对某一个人、一个项目向多个人、多个项目的多点式布局转型”。
近年来,华谊兄弟除了通过资本手段深度绑捆冯小刚之外,还在积极开展与成龙、徐克、吴彦祖、冯德伦等名人的合作力度。而博纳影业在拓展国内电影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出海拓展海外电影市场,意在通过“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布局避免对单人的依靠。
突然火爆的《泰囧》到底有没有让公司建立应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内部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仍存疑问。在彭雄江看来,“当前,对于全面进军电影业只有两年多时间的光线传媒来说,显然还没有在人、项目等电影核心资源上做好应对这种突然而至意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泰囧》的意外成功还会给整个电影制作产业引入疯拥无厘头娱乐片的误区,电影市场的竞争力还在于人和内容”。
在光线传媒作为主要投资商主导的20多部电影,让人记住的却不多,获得丰厚业绩回报的更少。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共制作了超过600部电影,但走进电影院的不超过200部。在所有进入影院的电影中只有20%左右的没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