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人文生活
 

2013年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下一个《泰囧》?

纵然有《泰囧》的胜利号角,中国电影产业却仍在演奏悲曲冷调。国人真正期待的不是揭晓哪部黑马电影“中奖”,而是何时真正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纵然有《泰囧》的胜利号角,中国电影产业却仍在演奏悲曲冷调。国人真正期待的不是揭晓哪部黑马电影“中奖”,而是何时真正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谁是下一个《泰囧》?

王利博制图

当人们寄希望于投资两亿元的《一九四二》在贺岁档力撼进口片之时,却发现最终带领国产电影突围的竟是3000万元制作成本的《泰囧》。

有了2011年《失恋33天》的成功铺垫,中国影市的“黑马逆袭”桥段早已剧透,唯留悬念:谁会是那匹绝无仅有的“黑马”?大片没有大票房,小成本电影反倒逆袭当“大哥”,2013年的中国影市上,哪一部小成本电影将一飞冲天?

谁将是下一个《泰囧》?这既是观众期待的悬念,也是中国影市未了的谜题。

黑马效应营造商业狂欢

首映日就收回成本、总票房突破11亿元、创下国产片累计票房和观影人数最高纪录———《泰囧》被称为是“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完美逆袭”。《泰囧》使以出品烂片闻名的光线传媒成为2012年度中国最赚钱的电影公司。作为《泰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的投资占比90%,另外10%分红权归属导演徐峥的团队。以该片票房10亿元计算,按43%的分账比例,作为投资方的光线传媒能拿回4.3亿元,远超其2011年的1.76亿元净利润。一部小成本电影挽回了“烂片”公司的颜面,光线传媒的发行营销也随之被称道,而在此之前,这些“优点”往往会因为投资影片的口碑或票房不佳而被忽略。

黑马电影也造就了黑马股。自《泰囧》上映以来,光线传媒股票上涨超过40%,成为2012年年末飙升最快的黑马股之一。《泰囧》效应远不止于此,其热度已经超越影市。据泰国旅行社协会预测,《泰囧》的热映将进一步提升10%的中国游客数量。临近春节,赴泰旅游正成为国人追捧的旅游目的地。

眼下,“泰囧”效应正持续发酵。截至1月5日,《泰囧》的全国排片仍稳居同档期第一。在创下了内地观影人次和票房最高纪录之后,《泰囧》的下一个目标是冲击《阿凡达》13.912亿元的中国影市最高票房纪录———这在至少半个月前还近似幻想。

《泰囧》不是黑马?

3天过亿元、5天过3亿元、21天突破10亿元———这是《泰囧》创下的票房数字。被形容为分分秒秒都在刷新纪录的《泰囧》成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最意外的黑马。

然而就在各种欢呼声中,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看上去很冷静地表示“《泰囧》不是黑马”,他认为影片的成功“运气最多占40%,实力占的是大多数”。

记者在对相关专业人士的采访中发现,大多数观点是《泰囧》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从影片本身来说,《泰囧》并不具有和成功票房同样“不可思议”的元素,意料之外的卖座有着并不出奇的缘由。

作为一部标准的喜剧类型片,《泰囧》的笑点设置和桥段架构毫无出新之处,因为这样的剧本在好莱坞的喜剧类型片里再普通不过。然而,在竞争激烈的贺岁档期,却唯有《泰囧》一片爆红,进而引发全民观影狂潮。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家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囧》选对了档期,在最需要欢乐的贺岁档期“投其所好”。“我们实在是稀缺这类好看又好玩的影片。特别在贺岁档,劳累一年的民众真的是需要快乐一把。”宋家玲说。

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认为《泰囧》给予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在于“一定要尊重观众、尊重类型、尊重营销”。

除了定位准确、内容取胜之外,《泰囧》“必须”成功的另一个元素是商业营销。到位的营销手法和紧抓消费者———观众的本质需求,是《泰囧》卖座的关键。

有消息称,《泰囧》营销花了近3000万元,这相当于投入了跟制作成本至少相等的营销费用。援引王长田的说法,《泰囧》是光线传媒“有史以来主动发起的最广泛的营销”。

“神片”难救电影市场

相对于《泰囧》所受到的欢呼,唱衰之声也一直不断。其中最普遍的观点是:《泰囧》是一部“神片”,如同流行的“神曲”,“唱的人多,看的人多,不代表就是好的”。据此观点,正是单纯跟风去影院一堵神片风采的观众造就了《泰囧》的惊人票房。

业界人士出于市场需要,一边对观众跟风去影院表示鼓励,一边也在担忧因此或将引发电影创作的“跟风”,而题材扎堆儿、盲目跟风创作恰恰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常见病”。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易鹏认为《泰囧》成功“如同买彩票中奖”。“未来会有很多想走泰囧路线的电影会自杀”。有网民认为《泰囧》之后,还将出现《菲囧》《越囧》等跟风之作,虽是戏说,却正中“病灶”。

“《泰囧》不能单纯视作一部电影的奇迹,它是转型期中国电影的一种现象,此类电影不能成为主流。电影市场最忌讳的是跟风创作,盲目扎堆儿,从市场收益和艺术创作来说都得不偿失。”宋家玲说。

最新数据表明,2012年国产片票房占到票房总收入的47.6%,进口片所占比率则是52.4%,但在全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电影中,华语电影只有三席。除少数影片盈利和保本之外,其余国产片全部亏本,亏损比例达到82.5%。

纵然有《泰囧》的胜利号角,中国电影产业却仍在演奏悲曲冷调。对比已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美国电影,电影文化还远未融入中国观众的生活中。

随着影片下线,《泰囧》奇迹即将终结。可以预料的是,下一个票房奇迹又将再次搅动中国影市,然而国人真正期待的不是揭晓哪部黑马电影“中奖”,而是何时真正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

“中国电影产业不能寄希望于每年一部黑马电影,从《泰囧》可以洞悉整个电影产业、社会心理大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中国电影真正该走怎样的路———这正是中国电影市场悬而未决的难题。”宋家玲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