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革新之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革新之势
 

2013年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拐点,经历了一年的“7时代”增长后,新一年的GDP增速能否“过8”正受到万众瞩目。然而,2013年的中国经济仍持续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也越发迫切。面对双重挑战,确定新一年的GDP增速目标需多方考虑,速度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GDP增速:艰难的选择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GDP增速:艰难的选择题

CNS供图

以“稳增长”为标志的2012年已经过去,2013年已经“兵临城下”。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表明中央对今年经济增长抱有信心,只有经济增长无忧才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增长质量上。”

在此基础上,围绕着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的问题再次浮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认为,投资方面,未来不可能再像过去30年那样,依靠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来支撑经济增长;出口方面也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世界整体经济的长期低迷,因此不可能再指望未来出口会有较高增长;消费方面,其实过去连续四年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并不是逐年增加,而是逐年下降的,这也说明居民的消费需求在短期内也难以有效地提高。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在发布2012年《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过这几年的调整,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不必太过于悲观。

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GDP增速预期

过去的2012年,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数据逐渐好转,但乐观者、悲观者皆有之,各方对于今年的GDP增速看法仍不相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低迷必将导致国际贸易、投资不振,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实现由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的转变尚需时日,因此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张晓强预计,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在7.5%左右。

相对于这样一个中性的预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的观点略显悲观。姚景源认为:“现在一些乐观的氛围太浓。人们认为过去30年GDP保持了平均9.8%增长,现在要求增长7%没有问题。但是,从人口红利、增长方式等方面看,未来八年,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实现年均7%增长率并不容易。”

在姚景源做出这样的判断两天之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速肯定高于8%。

卢中原认为,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正在体现,就业的容纳量在增加。去年第四季度GDP环比已经高于去年第三季度0.2个百分点。这些积极因素应该考虑到。

尹中卿也显得较为乐观:“我认为‘十二五’提出的7.5%目标是很实际的,而且如果未来能保持国民经济增长7.5%左右,也才能完成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也就是八年之后我们的GDP要翻一番,国民收入要翻一番的目标。所以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我们制定2013年的增长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这一点来看,2013年的经济增长应该不会在7.5%以下。”

一些研究报告显然更为乐观,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经济蓝皮书指出,明年GDP增长率预计为8.2%。

瘸腿的马车:投资拉动仍是主力

尽管各方均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但在消费和出口疲软的情况下,投资拉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仍然是不二“法宝”。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也提出,在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仍存在下行风险的情况下,当前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的关键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定投资增长作为短期稳定经济增长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

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也指出,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1至11月份,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8.8%,并且连续七个月出现回升,反映出未来投资增长动力在持续加强。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一批重大项目将加快开工和跟进,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

事实上,去年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投资政策将在今年开始发挥作用,而去年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巨额资金的投资计划,可能将会加剧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

自去7月份开始,地方也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迄今已有天津、山西、黑龙江、江苏、重庆、贵州等十余省市陆续发布累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过度追求投资拉动GDP,弄不好就像抽鸦片。要挤掉实体经济中的水分,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一定要尽量减少那些无效甚至破坏性的投资。

相对于投资,消费和出口就“低调”得多。目前,国家正在寻求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专家预计,今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名义增速可能在15%上下。在出口方面,戴春宁告诉记者,今年的出口应该不会太乐观,但还有希望,从美国经济指标看,很可能会有所复苏以及能否带动欧洲经济增长,这些还充满不确定性,这对中国的出口来说是个变数。但中国和国外的产品互补性很强,产品在国际上仍有优势。

城镇化:改变现有GDP构成模式的突破口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从投资拉动到需求拉动,中国正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去年底,世界银行曾发布《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计,今年在财政刺激和大型投资项目加快实施速度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速可达8.4%。有专家认为,这一预测是一种警示: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中,靠投资拉动GDP的做法急需改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有专家认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消费受到储蓄与收入水平的限制会匀速增长,而新型城镇化被视为拉动投资与消费、解救中国经济围城的英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基础设施、房地产及相关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在扩内需过程中,一条主线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最需要解决中国城乡内部二元结构的问题,也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政府应当在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缩小待遇差别,实现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除了扩大内需,处理稳投资和控房价之间的关系,也是今年经济宏观调控将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连平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推进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小收入贫富差距,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