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加强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任腾飞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加强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2013年是落实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一五三”总体思路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关键阶段。
《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适应复杂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出《关于2013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对风险全过程管理要学会抓重点
《通知》指出,中央企业要加强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首先,各中央企业要以重大风险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当期经营目标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方法和流程,切合实际地制定重大风险评判标准;第三,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的管理策略,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据此制定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确保重大风险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中央企业还要建立重大风险的监控预警机制,科学设置监控指标,及时掌握、分析重大风险的变化趋势,动态调整管理策略,实现对重大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管控。
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日常的经营管理密不可分。正如《通知》中提到的,各中央企业应将全面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有机融合,要注重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的宣贯力度,建立风险管理工作宣传和培训常态化机制,倡导将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思想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同时,中央企业在进行全面风险防控时也要学会抓住重点。对此,《通知》中明确表示,中央企业要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服务于重大事项决策的能力,尤其是对战略决策、投资并购、“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
提升对风险的研判能力是前提
对风险的准确预判,是中央企业能够加强对重大风险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对此,《通知》指出,为了实现对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中央企业应提升对风险的研判能力。只有加强对未来中长期所面临风险的全局性、趋势性研判,才能准确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切实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
为了提升对风险的预判能力,《通知》建议,中央企业要及时把握并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高企业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锐性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调整当期经营策略和应对措施,合理控制纯粹风险,稳妥把握机会风险。
同时,中央企业也要认真总结内外部发生的各类重大风险损失事件和典型案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规范风险管理工作还需制度保障
有了实现对风险防控全过程管理的具体措施,还要有制度加以规范。对此,《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要注重发挥制度和流程的规范性作用,通过固化流程将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嵌入日常经营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过程;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强化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传递准确、顺畅,处理及时、有效;要建立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持续教育和业务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在深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可自愿向国务院国资委提交《2013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以供编制汇总分析报告。
该报告包括四个部分:2012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2013年度企业风险评估情况;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安排;需要国资委协调解决的有关重大风险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