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金融投资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缺口巨大
上市公司竞相涉足小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市场缺口巨大上市公司竞相涉足小贷

CNS供图

实业难做。通过涉足小贷公司赚取相对高的利润,已成为更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一种生财之道。

苏宁电器近日公告称,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苏宁电器有限公司与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这是继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之后,又一家电商企业涉足金融界。

据报道,今年以来已经有4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贷公司,其中半数为发起设立。

苏宁的金融梦想

记者通过苏宁电器发布的公告了解到,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香港苏宁出资人民币2.2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5%,苏宁电器集团出资人民币75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5%。此前,苏宁已通过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服务业务。

苏宁集团供应链上有上千家中小微型企业,且多为民营企业,每年的资金需求巨大。这里面有很多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不高、抵押资产不足,无法达到银行放贷条件,向其它小贷公司融资又面临较高的利息成本。

据重庆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核心集团+小贷公司”模式,可解决一般小贷公司很难解决的风险识别、监控等问题,从而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较低的融资服务。

申银万国的一份报告预测,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2011年融资余额规模为5.75万亿元,2012年这一规模有望达到6.9万亿元,增速约为20%。

不过,虽然小贷公司带来的利润是诱人的。但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平台开展小贷业务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相关监管制度、贷款规范等仍不足,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

业内人士认为,苏宁涉足金融业理想是好的,但能否成功要看市场表现。企业做小贷公司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上市公司“小贷热”

除了电商热衷小贷公司外,上市公司的小贷热也逐渐升温。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涉足小贷公司公告。

9月25日,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将与河南绿都置业和另外一名自然人出资,共同组建洛阳万富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10月8日,河南明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与其全资子公司河南特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四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巩义市义瑞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拓展盈利空间是当前众多企业纷纷发起设立小贷公司的目的。”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与此同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性优惠也推动了众多公司纷纷发起设立小额贷款企业。

如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给予小额贷款公司15%的优惠所得税率,并允许其融资比例达到230%等,就为阿里和苏宁小贷公司首站选在重庆提供了政策支持。

实际上,2008年5月,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意见》,以政策肯定了小贷公司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地位和角色,小贷公司从此正式被纳入金融业监管的视野中。

成立小贷公司意味着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同时小贷公司可以最高高于央行基准利息率四倍的利息进行放贷。如此大的诱惑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显然是难以抗拒。

大浪淘沙谁将是获胜者

央行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

贷帮创始人尹飞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正规做小贷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很低。企业钟爱小贷公司的原因,除了追求利润,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等待机会做银行;二是做高利贷;三是根本不懂。

“好士兵都是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尹飞认为,中国金融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会在未来的10年内逐步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第一种中的少部分会成为市场的胜利者,建立真正市场化的金融公司或银行。第二种做高利贷的游击队要不就升级成正规军,要不就逐步会被“正规军”挤垮。第三种会先死。

有调查显示,小贷公司远未达到饱和状况,仍处于要扶持快跑的阶段。美国最高峰有上万家小微金融机构,金融危机后也有近8000家。目前深圳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服务约600个小微企业客户,而中国注册企业有5000多万家,99%都是中小微企业,照此推算,至少需要8万多个类似小贷机构才能满足需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