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论衡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年底突击花钱演变成另一种腐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别让年底突击花钱演变成另一种腐败

王利博制图

从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看,今年最后两个月,政府部门财政支出将超3万亿元。这意味着备受诟病的“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或将再次上演。近年来,年底突击花钱已经成为一种“疑难杂症”,尽管相关部门屡出禁令,不少专家也开出了各种药方,但目前来看,“治疗”的效果只能说是事倍功半。

客观地说,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面。譬如一般情况下,每年3月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中央财政预算才能得到批准。而在批准之前,新增项目支出基本上是不安排的。大量新增项目支出只能在预算批复下达之后才开始。现实中,由于支出需要一个过程,新增项目支出很容易拖到下半年才能得到执行。这样,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财政支出规模偏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年底花钱,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们每家每户一样,年底过年的各项支出明显都多于前几个季度的花销。问题在于这笔钱花得对不对,是不是用到了该用的地方,纳税人的钱花没花到刀刃上。换言之,问题不在于突击花钱,而是突击“乱花钱”,为花钱而花钱。

去年年底长沙市海韵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向媒体实名举报,称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年末一起政府采购中玩猫儿腻,放着价廉物美的名优产品不选,偏偏高价内定“山寨杂牌”中标,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成交,被网友讽刺“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对此,有关官员解释说,其一,因为“贵一点的东西相对更有质量保证”;其二,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必然会影响到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有关官员的解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不过细想想似乎没那么简单。第一点在网友的追问下已经不攻自破。第二点,似乎说的更理直气壮,在该官员的逻辑里,这都是现有预算制度造成的,今年不花完,明年预算就会减少,所以能花完得花完,花不完创造条件也要花完。问题真是如此吗?如果仅仅是为了花掉预算,相关部门大可以将这些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上面讲的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省出来的钱,是否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用于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或者用于提高偏远乡镇地区学校硬件建设,让更多的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里读书,都未尝不可。为什么要偏偏放着物美价廉的名优产品不买,非要去购买高价“山寨杂牌”呢?其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趁机腐败的猫儿腻?让人不能不怀疑。

事实上,现实中大量突击花钱,是将不该发的钱发了,不该吃的饭吃了,不该出的差出了,不该买的东西买了———原本用于公共财政的支出,变身为行政机构的小金库,丰富的是少数人的荷包,提高的是小部分群体的福利,相应地则是公共服务的不足、不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另一种腐败。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警戒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意味深长地告诫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最近,各地在反腐败问题上频频亮剑,加上微博和传统媒体的推动,为数不少的贪官被曝光,一批大案要案得以处理,坊间一片赞扬之声,党反腐败的信心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要注意腐败的各种变异形式,年底乱花钱就是颇为值得注意的一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不少财政支出在事前没有明确的、体现公共需求的绩效目标,事中缺乏跟踪监督、支出稀里糊涂,事后则缺少支出责任制度的保障,拨款与效果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给了一些当事人机会,年底突击花钱演变成了寻租腐败的机会,突击花钱成了突击乱花钱。

在现行预算体制下,年底“突击”,看来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即使找到了治疗这种“疑难杂症”的良方,从用药到见效,也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既然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年底“突击”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考虑先解决“乱花钱”的问题,谨防在乱花钱过程中产生各种新的腐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