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企业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国资改革实践的理论回答———评《十问国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锦

来自国资改革实践的理论回答

《十问国资》一书是国资评论员徐旭红几年来在新闻采访、课题调研的过程中所撰写的评论文章结集,结合了当前国资改革的实际,将几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务院国资委近十年来的探索及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经整理编撰而成。

作者长期坚持不懈地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针对问题和矛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与建议,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这是一本很合时宜的著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进一步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的一项创新性成果便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而中国国资管理体制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中国国资管理体制的创新成果,对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徐旭红这本书中的多数选题涉及国资管理体制的核心领域,具有很强的认识与研究价值,对正确认识中国国资管理体制的创新成果有参考作用。

该书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国资改革遵从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原则,对国资委的特殊定位、改革思路、体制创新、治理及管理的政策出台及实施,都作了全面的阐述,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领域中比较系统、全面的一本好书,也是对近十年来国资改革实践论的一个很好总结,对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充分学习和贯彻党的关于国企、国资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有较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作者总结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职责,在提高国有经济效率、壮大国有经济实力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国资在改善和增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中所体现的主导作用。

这本书很多观点有创新思维特征,作者能够敏锐抓住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作者分析了未来国资面临的将是全球性的竞争,便是很有前瞻性的角度。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现状是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企业都积极投身国际竞争、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资,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增强国家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就必须顺应国际产业调整大趋势,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控制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还分析了一系列国资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如国资管理体制未来何去何从,资本市场、经济安全的影响,公司治理、公共关系等方面,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相互参股、相互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大量出现。这些,都是当前急需回答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中国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国资管理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确立的、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这是从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归纳、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十问国资》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学问,有新意,也形成一定的深度,是国资研究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关注国资、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一读。(作者系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