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能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能源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煤平朔: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傅万明本报记者江丞华

中煤平朔:企业文化就是一言一行

中国作家采风团与平朔各界代表座谈会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演出

企业文化项目成果发布暨宣贯动员大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传统的靠产品质量和人才的竞争模式虽然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正逐渐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资源回收率最高、人均工效最高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平朔)自1982年创建以来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

因此,建设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煤平朔的必然选择。

“盛世危机”下启动企业文化建设

21世纪,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特别是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硬实力、硬件要素主导的博弈,转向软实力、软件要素主导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更高的竞争在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观点几乎成为世界管理学界共同的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煤平朔的发展也到了十分关键的转型时期,如果企业的文化体系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员工的思维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的各项行为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就无法发展,甚至会被淘汰出局。

据了解,从1982年,中煤平朔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安太堡露天煤矿;到1997年,中煤平朔并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中煤集团发展的第一引擎。实际上,中煤平朔一贯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的“四化”方向,破解了煤炭行业“高产和安全、开发和环保”两大难题,实现了“由污染向清洁生产转变、由高危行业向本质安全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三个转变。

数据显示,2003年安家岭露天煤矿投产后,产能快速增长,2010年原煤产量10388万吨。同时,中煤平朔大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着力打造黑色和绿色两条产业链,努力建设高标准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但是,中煤平朔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与自身发展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和不匹配的运行机制。

首先,公司的运营管理遇到了“瓶颈”。中煤平朔从2003年建设安家岭露天矿后,陆续又建成了井工一矿、井工二矿、井工三矿等矿井,又加快进度筹建东露天矿、开发朔南煤田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原有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需要。

同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由于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没有形成阶梯形人才结构,加之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集中进入了退休期,即使是露天开采和设备维护方面也面临专业人才和技工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此外,员工的思想观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不相适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煤平朔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员工认识,转变员工观念,统一员工思想,使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理解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的发展、关心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加速发展。

为此,中煤平朔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了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实施工程研究项目,邀请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支持,成立清华大学平朔企业文化项目组和平朔内部项目组,以中煤集团企业文化为统领,通过现场调研、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过程环节,形成了平朔公司企业文化诊断报告、人力资源诊断报告、战略培训开发报告、招聘和选拔报告、薪酬体系报告、员工行为规范手册、企业文化传播机制、企业文化建设大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文化建设需要有战略引导

在建设企业文化项目的过程中,如何使文化与战略高度匹配、相辅相成,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如果没有战略的引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战略定位,支持战略的实施,否则,文化建设就无法和企业发展实践相匹配,就会和企业现实相脱节,就会变成悬在墙上的标语、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无法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

为此,中煤平朔以高度的“战略意识”,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要素,努力构建战略支持型文化体系,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

记者了解到,2011年4月18日,中煤平朔召开了企业文化项目成果发布暨宣贯动员大会,并印发了《员工企业文化手册》、《视觉识别系统(VI)手册》学习宣贯读本。标志着平朔企业文化建设从理念形成阶段转入了落地实施阶段。

“集团专门组建了企业内部宣讲团,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培训教材,吸收充实平朔特色的案例,深入公司30多个二级单位的基层班组进行了60多场次的企业文化基础知识普及与核心理念宣贯,听讲人次达3000多人次,实现了二级单位的全覆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展览室、宣传图版等媒体功能深入解读企业文化理念,适时配发评论员文章,引导职工理念认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一位工作人员对此颇有感触。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中煤平朔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从认真佩戴工作牌、准时上下班、准时按要求着装参会做起,教育全体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克服每一个细小的缺点。因为他们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人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企业发展如何,最终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中煤平朔各级“一把手”都身体力行,以落实中煤文化为导向、以构建平朔特色文化为抓手、以打造彰显特色文化的基层实践为切入点、以培育引导员工文化个性为亮点,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使得领导者的观念与职工的自觉践行上下结合,融为一体,变成大家共同自觉的行动。

事实上,该公司不断健全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团结友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企业管理。

文化引领给力企业腾飞

毛主席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中煤集团党委常委、平朔公司执行董事伊茂森对此的理解是,可用三种状态或者说三个阶段来描述企业的未来生存,一是“活得下”,二是“活得好”,三是“活得久”。这三个阶段最难的是“活得久”。从世界成功企业的案例来看,“活得久”的企业都是能活出精神的企业,都是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企业,也就是能将自己秉持的核心理念贯穿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以此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形成牢不可破的核心生存力,并能够以统一的企业文化整合内外资源,打造持久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自2011年4月中煤平朔召开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成果发布暨宣贯动员大会之后,中煤平朔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职工对中煤平朔企业文化的认知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文化创新无穷尽,企业发展不停步。如今的平朔处处滋生着文化繁荣的细胞。

“以职工为本”,相信这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煤平朔采访的数日,记者听到、看到的,是对“以职工为本”贯彻始终的行动。

职工们告诉记者,近两年,中煤平朔上马诸多项目,投资很大,更让职工提气的是企业始终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放在了重要位置。此外,2011年,中煤平朔生活区完成了五区美食城、新建车库工程、平朔宾馆改造工程、六区社区服务中心、平朔怡宾苑改造工程、住宅楼节能保温及分户供暖工程、度假村别墅装修、俱乐部装修等工程项目,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这是中煤平朔历史上,生活区改造工程数量最多、最彻底的一年。

此外,中煤平朔还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立足点,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以和谐惠民为落脚点”,积极推进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加强各个方面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密切干群关系,关注舆情,了解民情,落实公司为职工承诺办十件实事的和谐惠民的各项举措,职工在奉献企业的同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效增强了凝聚力,形成了大家一起为建设“双千亿”新平朔而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毫无疑问,正因为中煤平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善于总结,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和凝聚等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先后荣获了“全国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试点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重诚信单位”、“中国文化管理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