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反弹难破融资困境资本市场重构仍然迫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潘沈
股指反弹难破融资困境资本市场重构仍然迫切
临近年末,多项经济指标继续回升,给正处于反弹进程中的A股再添
“暖意”。
不过11月份CPI重回“2时代”、PPI再现负值,意味着A股运行环境仍存变数。而对于正努力实现自我完善的中国股市而言,实现反转的后续动力或来自于改革和重构。
数据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高开高走,沪指收报2083.77,并已从近期最低点的1949点反弹了近150点。
回眸自6124点历史高位的回落历程,新股发行价格虚高以及由此引发的上市后业绩“变脸”估值回落、限售股解禁后减持套现,无疑是A股难以摆脱低迷的重要原因。
此番上交所探索的改革举措,矛头直指新股发行的“三高”怪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认沽权证的实施有利于制约高市盈率发行,同时打击上市公司造假冲动。
而面对逾800家拟上市公司组成的IPO“堰塞湖”,上交所探索的发行可转债后择机自然转股上市的方案,被认为既可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又可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放眼全球,许多成熟市场都拥有层次分明的“正金字塔”结构。以美国市场为例,位于金字塔尖的纽交所蓝筹市场,拥有2800家上市公司;第二层次的纳斯达克市场吸引了3100多家高成长性企业;第三层次的OTC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容纳了超过3万家企业;而处于塔基位置的场外交易市场,企业数量高达6万多家。
反观A股市场,恰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模式。由上至下,分别为拥有1400家企业的沪深主板市场、容纳约700家企业的中小板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不足400家的创业板。而本应成为融资供需最大“蓄水池”的场外交易市场,在中国内地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合理疏导扩容压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有赖于场外市场建设加快带来的资本市场重构。
而随着《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从明年开始实施,“新三板”股东人数等限制将有所突破。业界普遍认为,这将为挂牌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有助于IPO企业的有效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