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12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空报国:罗阳的一生追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艳蕊汪静赫特约记者杨宁

航空报国:罗阳的一生追寻

11月18日,歼-15型号行政总指挥、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带着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从试验基地乘直升机登上航母,但令李玉海遗憾的是,没能把罗阳带回来。

“航空科技战线失去了一位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技术专家,航空企业管理战线失去了一位经营有道、业绩突出的企业家……”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说。

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这是罗阳30年航空事业的人生轨迹。这样的人生路似乎早就注定。或许是一种天意,也许是一种巧合,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军人家庭的罗阳,正好与中航工业沈阳所的创建同年,与中航工业沈飞的创建同月同日。

从技术人才到技术专家

在罗阳最后的26天里,他主持并参与了四个重大科研项目。

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对于罗阳来说,这六个字恰是对他最贴切的形容———这同样也是他一生的追寻。

“罗阳对航母的感情是非常细致、细腻的。”中航工业黎明董事长、总经理孟军说。

为了这份至诚的感情,罗阳付出的是整个自己,包括他不断透支的身体和持续恶化的健康。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首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热爱、期待,同时又充满了无限担心,我相信这也是罗阳当时在舰上的心情。”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方勇说。

1978年,17岁的罗阳参加高考。满分100分的物理试卷,罗阳得了95分。校长和班主任都动员他报清华、北大。从小热爱飞机、航空的罗阳,最终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机设计,由此走上航空之路。

1982年,罗阳大学毕业,被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任设计员,并很快就在型号设计中独当一面。30年间,他从设计员成长为飞机设计的专家,多次立功受奖。期间,他参与组织了沈阳所多种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创新提出“用外场数据支撑可靠性评估”,以计算机仿真方法解决研制问题,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主编出版了《飞机透明件设计文集》等多本专著,为歼-8、歼-11系列飞机研制和首飞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技术人才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从2007年起,罗阳担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职务。

沈飞集团是我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近年来,作为重要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之一,沈飞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罗阳上任以后,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航工业沈飞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作为多个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带领团队面对科研生产高度交叉并行,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企业家也要是管理专家

在中航工业沈阳所近20年的工作中,罗阳也同时完成了从技术专家向管理专家的完美转型。

在沈飞集团数控机床工人李晓亮的记忆中,罗总是一个“特阳光”的人,“没有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感”。一位曾经是罗阳在中航工业沈阳所管理的技术小组成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忆起与罗阳一起到沈飞跟产的故事,说那时的罗阳曾领导他们3个不相关专业刚毕业的女生,像个老大哥一样被她们欺负,但在工作上却十分尽心地帮助她们。

罗阳性格稍显内向,平日温文尔雅、很少发脾气,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罗阳原来的同事,我国首席歼击机设计专家孙聪说,罗阳决策很慎重,但只要一决策就坚持到底,绝不轻易放弃,“我最怕罗阳请我吃饭,他一说吃饭我就知道,这是要我的部门在科研上闯关了,但没有他的强力支持,沈飞的科技水平绝不会进步得这么快。”

沈飞14厂职工赵传印参加工作已近40年了,他说:“罗阳对基层干部要求特别严格,车间生产出现问题,他一个集团老总居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解决问题。沈飞在他的率领下,工人特别关心生产质量,团队意识也特别强。”

2002年到2012年正是沈飞公司历史上科研与批生产任务最重的十年。尤其是罗阳出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五年来,面对科研与批产交叉并行、条件设施较为薄弱等巨大困难,罗阳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日夜操劳起到了关键作用。

罗阳率先改革了零件生产与部总装管理机制,梳理科研与批产管理环节,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同时,一直有着学习新知识习惯的罗阳紧密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的攻坚团队,奋力突破先进航空制造技术;罗阳的技术知识也确保了他能经常深入一线指挥攻关决战,多个型号的首飞凝聚着他的心血,几百架飞机的交付饱含着他的智慧。

近年来,中航工业决定在沈阳建立新机快速试制中心,罗阳担任现场总指挥,他在某项目启动之初就牵头筹划组建了厂、所联合工作团队,协调沟通各参研单位开展协同创新,使项目取得了快速突破。为适应项目联合研制的新形势,他积极探索型号文化管理,用“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的理念,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协同攻关能力。在罗阳的带领下,中航工业沈飞重点型号捷报频传,加快推进了中国军队航空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潜心研究国企管理特点

罗阳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探索应该得益于他技术专家的缜密思维方式。

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罗阳统筹全局,亲自参加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国际化项目论证团队,克服文化、地域、法律差异等巨大困难,推进国际合作的新型民机和通用飞机落户沈飞,实现了民机对外合作由转包生产到风险合作、由零组件生产到整机交付的重大跨越。

为了突破国产大飞机垂尾、吊挂等关键技术,罗阳又带领干部职工潜心钻研、集智攻关,此技术奠定了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坚实基础,开创出了沈飞民机产业发展新局面。

在公司全面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综合平衡计分卡、EVA等现代管理工具,使新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实现管理创新的升华;同时倡导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航空产品的关键环节上均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接轨;并以“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为引领,进一步调整完善组织机构,着手打造战略中心型企业;同时,沈飞开展了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方式推行企业的改制工作,对企业进行“瘦身”,职工由开始的抵制到最后的积极参与,几年来沈飞先后成功改制成立了7家新公司,为航空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罗阳认为,思想和政治不是同一个概念,在企业管理中应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相融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沈飞从长远发展出发,相继完善了激励机制、干部推出机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等,与此同时,建立了干部问责制度、重大质量事项报告制度等多个涉及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新机制。罗阳在工作中实践了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责任机制,梳理管理流程,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

“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和一般企业相比,沈飞有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这是罗阳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

自罗阳上任以来,中航工业沈飞科研生产连创佳绩、民机产业走向世界、基础管理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罗阳,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家就这样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践行了他“航空报国”的理想,但却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