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商业管理
 

2012年12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漠视差异
是企业海外投资常见错误———专访泰丰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葛涵思

来源:中国企业报  

漠视差异是企业海外投资常见错误———专访泰丰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葛涵思

人们在海外投资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假定异国的情况将与本国一样。葛涵思认为,如何经商全球各地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差异同样巨大,因此对各个国家文化、传统和运作方式以及各种人士不同工作方式的理解非常重要。

选取合作伙伴目标需相同

记者:这几年中国的私募股权行业不太景气,为什么泰丰资本还要进军中国市场?

葛涵思:我认为中国的情况迥异于欧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欧洲没什么增长,可欧洲私募股权公司的表现竟然比中国好。我觉得这是因为私募股权公司擅长的是寻找目标企业,然后使其兴旺发达,可在经济形势本身就很好的情况下,很难说私募股权还能增加多少价值,因为市场本身就在迅速变迁,而私募股权通常是一小群人,致力于和目标公司合作并改善其经营状况。

记者:泰丰资本对中国的哪些行业感兴趣?

葛涵思:我们感兴趣的是正在趋于成熟的中国产业,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新能源、清洁科技。过去四五年间该领域实现了巨大的增长,但此种增长并未转化为利润。而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实现了增长但未能盈利的企业,这两者之间必须取得平衡,如果只是扩大规模却无法实现盈利,通常是不可行的。

记者:公司在选取合作伙伴方面有什么标准?

葛涵思:选择合作伙伴一向不容易,因为作为一家产业基金,完成一笔交易后得和相关公司合作十几年,这可是很长时间。所以我想选择合作伙伴时的主要要求是类似的目标,你无法预测十几年之后人们的目标是什么,这很可能发生变化。不过,如果起初目标相同,那至少有较好的成功机会,如果一开始双方的目标就不同,那就毫无机会可言了。

融入当地文化是海外投资成功关键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存在哪些误区?

葛涵思:人们在海外投资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假定异国的情况将与本国一样。在如何经商方面全球各地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差异同样巨大,因此对各个国家文化、传统和运作方式以及各种人士不同工作方式的理解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国际范围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是:融入和适应与您打交道的人士所属文化的能力。

记者:那贵公司具体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呢?

葛涵思:我们能为其提供建议,使其了解当地将会有哪些问题,哪些事务较为敏感。这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国情,比如说在英国投资其实很简单,因为该国投资环境相当开放。在欧洲其他国家做投资就要困难一些,如果想在法国投资航空航天产业,那就非常敏感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你想在西班牙投资于太阳能,那就完全不敏感。你必须仔细选择目标行业,理解哪些问题较为敏感。

记者: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您预测未来中国哪些行业发展潜力最大?

葛涵思:我觉得在中国有一点很有趣,对私募股权公司最有吸引力的行业可能不是增长最快的。我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显然仍将继续发展,但从外部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相当困难,因为该行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取决于经济周期。大多数房地产市场都存在景气-萧条周期,作为外部人士,很难弄清何时会景气何时会萧条,也不清楚该如何进入退出。因此,我们在中国偏爱的是,那些我们已有专业知识且能找到优秀合作伙伴的行业。

小型基金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记者:很多人把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对冲基金,您是否认同此种观点?

葛涵思:私募股权是一个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领域,但它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造成危机的是宏观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在2001年至2007年间的过度借贷和廉价借贷,私募股权与危机没什么关系,欧洲主要是借贷给较为贫穷的国家,它们无力清偿,而美国的借贷问题主要出在房地产市场。这两大市场都和私募股权没有关系,因此私募股权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不是危机的成因。

记者:您如何评价产业基金目前的现状?是否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葛涵思: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就算最大规模的私募股权基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仍然很小。如今筹集的最大规模的基金也就100亿美元,况且这种规模还很少见,大多私募股权基金都在30亿美元以下,它们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因此我认为相关的监管部门只需要着重保证它们诚实、公开就行了,对市场来说就足够了,私募股权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

记者:未来产业基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

葛涵思:目前行业正在分化,一方面是我们这样规模庞大的基金,另一方面是更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型基金。我认为这种分化将会持续下去,我们将继续看到大规模基金不断增长,进行多元化投资管理;而小型基金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记者:产业基金是否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

葛涵思:是的,欧债危机主要是影响了退出能力,早就已经完成的交易得再拖好几年,根据原来的市场环境,有些交易我们在2009年就准备退出了,结果却拖到了现在。我想欧洲的产业基金在活跃度方面损失了三五年时间,至于将来能否弥补回来,我也颇为怀疑。这意味着,过去人们期待四五年就可以退出,如今却得准备8—10年。这对投资回报率和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大影响。摘自网易《财经会客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