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金融投资
 

2012年12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易欺诈无权管理多数支付企业缺位信用担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交易欺诈无权管理多数支付企业缺位信用担保

日前,腾讯游戏玩家张先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爆料称,其通过财付通向卖家支付购买装备的费用之后,对方拒绝提供装备并直接将他拉黑。此后,张先生多次向财付通举报,财付通除了临时冻结该卖家7天账号之外,一直未能帮张先生追回资金。

然而,对于上述问题,支付企业也表示冤枉。据悉,多数支付企业并不拥有信用担保功能,而央行亦明确规定,严禁支付企业擅自挪动客户备付金,这使得支付企业无权直接扣除商户的备付金用于退赔。

玩家被骗钱,财付通无奈

对于财付通的做法,张先生显然很气愤。

张先生称,由于在腾讯游戏里,这种兜售游戏装备的人很多,他也就没有防备。和对方商量好价格并把钱打到对方财付通账号之后,对方不但没有按约定付款,竟然直接把他拉黑了。“这分明是赤裸裸地欺诈。”张先生语气激动地说。

根据记者了解,随着游戏装备价值的提升,与之相关的交易越来越多,除了张先生这样的私人交易,还有专门的交易网站5173,但后者由于要收佣金的,有些玩家并不太愿意通过该平台交易。

但是,要举报欺诈,却要经过一系列流程,这也让张先生颇伤脑筋。“提供完资料证据后,终于以为走完流程了,冻结对方账户了,可没想到还要自己去公安局立案,有几个人愿意为了几百块钱去公安局?”“举报结果就是临时封号,过了七天如果不去公安局立案,封号就会自动解除,我发现原来那个欺诈的QQ号还在活动。”张先生说。

张先生认为,既然财付通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服务,收取了其中的中转费用,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发生这样的问题财付通却不愿解决,是因为每笔转款和提现他们都有手续费。“这里面有利益,所以他们才不愿意打击。”

多数支付企业均无信用担保功能

究竟财付通这类公司有没有权限或者义务为受骗玩家追回被骗的钱财呢?在用户被骗之后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中国支付网主编刘刚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受骗的网民把责任完全推在财付通身上有失公允。“支付公司的支付方式一般分为两类,即直接付款和担保支付。直接付款和银行汇款没有什么区别,谁都不承担责任。”刘刚说。

据悉,担保支付是指买卖双方通过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交易,支付企业作为担保方,为其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但是,张先生这种直接付款的情况,属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易,支付企业并不提供信用担保。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多数支付企业也并没有信用担保的服务和功能。

据悉,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一是网关型,根据指令即刻付款到对方银行账号;二是虚拟账户,款项存入网上的账号,用账户中余额付款;只有第三种才是信用担保模式,支付平台与商家签订协议为交易进行货款监管。“信用担保模式是指买家付款到支付平台后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可以付款后,支付平台将款项转到卖家账户,买家没有收到货还可以申请退款。”刘刚介绍说。

而实际上,另外两种非信用担保模式在支付企业中占据大多数。记者查阅多家支付企业的用户协议,均未发现承诺提供信用担保功能的相关条款。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三方支付跟通过银行汇款是一样的,支付企业只负责与卖家结算,不担保卖家发货。

平台声称无权管理

作为逐渐向银行看齐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虽然没有针对性的成文法规出台,央行已经明确了严禁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的行为。分析认为,这虽然防止了部分支付企业挪用备付金的风险,却也为不法分子的欺诈活动留下了漏洞。

中国银行一位基层业务人士认为,张先生这种情况属于客户间正当交易,银行不承担责任,也不提供退款,除非拿到法院判决书,否则银行无权擅自处理个人账号。

环讯支付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央行的相关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无权动用客户的备付金,因此无法直接扣除商户的资金用于退赔。对于遭到欺诈用户的退款,只有在商户认同,同时其账户中又有资金的前提下支付平台才会进行退款处理。

由于第三方支付缺乏对用户账号的监管权力,问题时有发生。今年6月,上线不到一周的网贷平台淘金贷卷款潜逃,涉及数百人的上千万元资金。

分析认为,在备付金管理越来越紧的情况下,支付企业拿到个人账户备付金监管权限并预先为受骗用户理赔的可能性很小,银行也没有这种权力。从服务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支付企业能够提供信用担保无疑能为自身带来一大卖点,这也是预防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平台欺诈的重要方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