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人文生活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2年,“末日论”除给人们带来恐慌阴霾之外,多数时候更像是一场消费狂欢节,银幕中的“末日”桥段可以回收数以亿计的票房,现实中的“末日”消费亦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2012年,被我们消费的“世界末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2012年,被我们消费的“世界末日”

《2012》3D版迎接“末日”倒计时看起来相当应景,刚结束的“双十一”购物狂潮被喻为“赶在末日前赶紧花光”……这一切似乎表明,随着所谓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越来越近,“末日经济”正再度升温。

2012年,“末日论”除给人们带来恐慌阴霾之外,多数时候更像是一场消费狂欢节,银幕中的“末日”桥段可以回收数以亿计的票房,现实中的“末日”消费亦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这一年,是我们消费了“末日”,还是被“末日”消费?

“末日”电影狂欢

虽然离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还有些时日,但是近期中国影市已经满眼“末日”。

“12月20日,末日见”,这是某影片的宣传语,该片宣传方还在网上推出“末日倒计时”为影片造势。另一部喜剧片则定档于12月21日“末日”当天,其宣传语也是极度渲染末日情结。

这些国产片的末日攻势都不及3D版《2012》。

作为今年登陆中国内地的最后一部分账大片,《2012》3D版既来势汹汹,又可谓应景之极,但也引来不少质疑。影评人罗杰直指《2012》是“赤裸裸”地消费中国观众的“末日情结”。鉴于此前不少3D转制影片徒有其名的状况,不少观众认为该片上映是“挣钱无节操”。

三年前,《2012》5天票房过亿,以4.60亿元票房登顶中国内地年度票房之首。这部当时制作经费最高的灾难影片,取得了7.69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它不是好莱坞最早也不是唯一的一部末日影片,但它无疑是最赚钱的一部。

“末日论”尚未在坊间升温之时,就已经在电影中风生水起。以末日为题材的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在这些影片中,世界早已面对各种灾难,人类也经历过不同“死法”。

从人类成为行尸走肉的《我是传奇》、全球极寒来袭的《后天》到地球被人猿占领的《猩球崛起》,电影中的末日故事让观众流连,亦带来了一部高过一部的票房。

现实中的末日情结和电影中的末日情节一经相遇,便产生极具力量的“火花”,不仅抬升影片票房,更带动了其它连锁商业效应,演绎出一场比影片还精彩的末日狂欢。

末日前,请消费

尽管末日永远是传闻,但现实中的末日情结既激发商家智慧,也刺激了公众消费。面对那未知的末日,只有一件事:末日前,请消费。

“船票”是过去一年来“2012末日情结”的最直接“消费”项目。电影中的诺亚方舟一票难求,而在现实中却得来很易。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搜索“2012船票”,可轻易搜出1000多件相关商品,其中销量最高的为一种价格为8元的“2012诺亚方舟船票+火车票+信封+登船授权书”创意礼品,一月内就卖出了1000多笔。在西藏的很多景点,两元一张的诺亚方舟船票明信片一直都很畅销。

在一个网友自制的末日倒计时网站上,最扎眼的是商家广告。只印到12月21日的“末日台历”实则是巧妙安排的商业营销。关于“2012”的书籍急速升温,末日玄幻小说和各种生存自救书纷纷抢滩书市。

末日情结还体现在商家无所不在的小心机上。最直白的就是那些以末日做噱头的广告,比如装修公司豪言:“装自己的房子,让别人末日去吧!”商场则呼唤:“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亲还不赶紧消费?”

2月的情人节和11月的光棍节,成为商家2012年一头一尾的两个黄金季节。从“在末日前我们都来恋爱吧”到“末日前脱光、花光!”商家用这些充满末日情结的广告语,来吸引单身男女购物消费。国外一些购物网站还举行“末日倒计时”让利活动。有人因此感叹“如果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那也只是一场狂欢购物节”。

在英国,不少地方兴起囤粮风潮,一些家庭大量采购不易腐败、保存期长的食品和瓶装水,以此来应对可能到来的末日。在囤粮风潮中,商家积极跟进,顺势推出了保质期可达25年的罐头。据悉,英国生产速冻食品、罐头食品和干货食品的商家业绩普遍大涨。

末日经济亦造福旅游业。随着2012年12月21日的到来,墨西哥东南部玛雅人居住城镇的倒计时活动即将迎来最盛大的冬至日。墨西哥一旅游局发言人说:“世界末日对我们来说,代表着希望。”

受“末日论”影响,环境问题成全球热点。那些因气候变化即将消失的景点成为旅游业十分红火的“末日游”。

末日“逃生”需买单

出现在电影《2012》中的诺亚方舟,现实中也应运而生,这其中既有美国的末日地堡,也有中国式诺亚方舟。

2010年初,美国企业家罗伯特·维希诺开始打造“末日地堡”。该地堡位于地下约9米深处,内部设计号称可抵挡里氏10级强烈地震和500小时的洪水以及核生化袭击。据悉,每人入住地堡一年的价格高达5万美元,但仍有不少富人预定。

2011年11月,日本一家公司开始出售一种迷你胶囊版救生舱。该公司CEO田中昭次是其发明者。据悉,这种直径为1.2米的密封舱已成功经受了多次撞击试验,目前逃生舱价格在3万元左右。

2010年7月,中国商人杨宗福开始设计自己的诺亚方舟。这位拥有262项国家、国际发明专利的年轻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母亲去世的伤痛以及2008年南方雪灾和电影《2012》里的灾难震撼,共同促发了他制造逃生“诺亚方舟”的想法。

2012年8月,杨宗福首次向外界展示了这一代号为“Atlantis(亚特兰蒂斯)”的球形密封应急救生舱。该救生舱是一个直径4米的不锈钢大圆球,可耐1700度高温、承受350吨撞击力,还在水面上航行以及隔离核辐射和宇宙射线,并拥有保证一个家庭安全生存10个月时间的供给储备。

杨宗福告诉记者,每个“诺亚方舟”售价不尽相同,大致收费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每笔订单都是根据顾客要求定制,收到定金后再进行生产。据他介绍,目前已有20多人预定此救生舱,并且有一半买家要求在今年12月21日前交货。

虽然杨宗福表示研制救生舱的目的不是挣钱,但依然可以有所盈利。显然,跟价格便宜的救生包相比,这些“诺亚方舟”只适合有能力买单的富人。

“末日这种说法不能全信也不能完全否认,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警告我们爱护环境,珍惜生命,对社会多一份爱心,对身边人好一点。”杨宗福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