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闻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于荣和烧坊与茅台这场商标案,在法院没有作出判决之前,一切都待定。但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茅台在打假和商标方面近两年来的动作和力度明显加大。

同为酒企,甚至算得上是师出同门,如今却为了“名号”争得撕破脸皮,陷入一波又一波商标抢注与侵权的纠纷中。在“正本清源”的旗号下,正上演着酒企互相打压、想要独占市场的一本本“生意经”。

记者发现,从2011年开始,贵州茅台集团已经在围绕商标打起了官司,并起诉了不少茅台镇上不少酒企业。近日,贵州茅台又起诉了浙江温州十家商户,理由也是商标侵权,索赔160万元。

“茅台镇上,中小酒企业占市场份额90%,而茅台只占到了10%,茅台想打压掉所有的中小企业困难很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与贵州茅台集团大兵压境般地“围剿”相比,茅台镇上其他的中小酒企一般都是游击队式地“散兵游勇”,做自己的品牌,遇到事情也是单独承担。

而贵州怀庄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茅台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品牌,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茅台镇上的中小酒企,只要大家合法经营,不要刻意突出“茅台”两字,茅台不会无故找企业麻烦。

对于茅台不断举起法律武器与地方酒企对簿公堂一事,在一些酒行业人士看来是另有原因的。“茅台目前遇到不小的价格下行压力,茅台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业绩,三公消费禁止喝高档酒对茅台的影响很大,而茅台镇上的酒企业近来发展迅速,已经对茅台产生不小的压力。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茅台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花大力气来打假和营销。茅台正是意识到这些情况,开始注重系列品牌的拓展,其中,茅台仁酒和茅台酱酒则是茅台重点打造的两款中高档酒。”。

分析人士指出,几年来茅台在打假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茅台派出120名营销人员和30名打假人员到市场上足以说明茅台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巨大。茅台集团2011年投资1.8亿元建设茅台酒流通追溯体系,以期望提升茅台酒防伪功能。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茅台配合执法部门查获假茅台酒23.6万瓶,假冒茅台王子、迎宾等系列产品2.46万瓶,各种侵权酒14.9万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茅台打假是有成效的,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茅台查获的假酒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市场上还有更多的假茅台在流通。

茅台用11年的时间让净利润增加了17倍,同样的一瓶酒从当年的几十元钱涨到如今的千元以上,净利润从几亿元达到破百亿元,巨大的利润背后,茅台假货横行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茅台通过控量保价、断货提价等手段不断制造产品稀缺的态势,进而作为提价理由,拉开与二线品牌的差距,变产能劣势为产品稀缺优势。另一方面,茅台还通过炒作陈年酒价格等手段,以给消费者造成茅台具有较高收藏和投资价值的印象,以此佐证其高端形象。茅台酒的投资客们也就是靠着这样的“茅台神话”一直囤酒待涨,形成了畸高的社会库存。人们普遍认为,除了部队、政府团购外,真正被社会消费者喝掉的茅台少之又少。

实际上,茅台这两年一直在扩大产能,等于透支市场,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渠道。随着茅台酒不断扩产,供求关系改善后,其价格还会继续如此高涨吗?茅台炒作泡沫涨到一定程度早晚要破的。其实茅台面临的难题,不是打假或调节产能可以解决的,平抑价格、不透支市场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