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丝绸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丝绸中国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中国宋锦开启产业化

产品开发应用基地正式授牌成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何芳王莹

产品开发应用基地正式授牌成立千年中国宋锦开启产业化

杨永元会长等(右一)为中国宋锦产品开发应用基地揭牌

用踢足球的年轻活力心态做传统丝绸,是鼎盛丝绸连续3年冠名赞助吴江地区男子足球锦标赛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已被边缘化的中国宋锦织造技艺才能得以新的形态面貌延续于世。

日前,由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宋锦产品开发应用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苏苏州举行。吴江鼎盛丝绸公司因率先在行业内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宋锦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而获得这一授牌。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副会长唐琳、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中国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钱小萍、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杭志伟、江苏省丝绸协会执行副秘书长罗永平、吴江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鼎盛丝绸董事长吴建华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钱小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从1968年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复制历代丝绸织锦的工作者,他已对宋锦诸多图纹进行了还原复制,但最终都是放在丝绸博物馆里永久收藏。而吴建华团队则让原本躺在博物馆里被观赏的宋锦,活灵活现地走向了市场,走进了生活,让濒临失传的中国宋锦文化和宋锦技艺得以延续和重生。

“如果不开发,宋锦就永远只能被关在博物馆里成为收藏品。而只有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宋锦才能重新焕发新活力。”钱小萍这样说。

此外,杨永元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充分肯定了拓宽宋锦应用领域对传承和延续中国宋锦技艺和文化的重大价值和历史意义。“鼎盛新打造的宋锦系列产品改变了千百年来宋锦完全依赖低效手工制作的现状,实现了剑杆电子提花织机与传统手工艺的中西合璧,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杨永元这样说。

“宋锦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吴建华告诉记者,为了传承和创新宋锦技艺,公司先后同首批“宋锦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宋锦保护和传承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以及馆藏国内最大规模丝绸样本的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宋锦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

继上久楷宋锦女包、宋锦旅行箱、宋锦皮夹、宋锦轿车内饰、宋锦书画、唐卡等产品面世之后,近日,鼎盛又推出了宋锦家居软装以及宋锦高端宣纸等系列新产品。“我们的技术能把宋锦应用到任何地方,能为各种商务礼品提供按需定制。”吴建华这样说。

专家点评

中国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钱小萍:让宋锦走向市场才是真的传承

作为研究人员,我一直致力于宋锦技艺的挖掘,但仅停留在宋锦原件的复原,没有走向市场。直到我到了鼎盛,我当时和他们探讨了一个经过我研究复原的花色,我问他们能不能做大,市场化?现在已经成功了。未来,我会继续为鼎盛宋锦的开发尽我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更加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杭志伟:开发宋锦新品种迎合市场需求

由鼎盛公司来承担宋锦的开发研究传承创新,这是丝绸人以前没走过的路。以前丝绸服饰居多,而今用宋锦开发箱包,拓展了宋锦的应用领域,让宋锦走进了生活。当然,我们也和鼎盛探讨过,开发新的品种肯定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市场认可。江苏省丝绸协会执行副秘书长罗永平:为提升行业整体丝绸品质加码

宋锦以前为手工制作,很多年下来,实用性尽失。鼎盛投入巨资研发,给宋锦实用性的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效果,而作为丝绸里的精品,“宋锦”的推广应用也为整体丝绸品质的提升加码,鼎盛为宋锦所做的事可谓善莫大焉!江苏省丝绸研究所研究员丁志华:传承宋锦是企业大爱的表现

吴总(指吴建华)所做的这个事儿是让抽象的宋锦具体化了,让本来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宋锦借助各种产品形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实对宋锦的研究、挖掘开发传承创新本不是他的事情,但他做到了,在我看来,这是吴总厚重的使命感以及对丝绸深厚的感情,是他对丝绸有大爱情结,种下了一棵子孙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