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消费电子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净水业务困局引爆九阳股份业绩地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净水业务困局引爆九阳股份业绩地雷

九阳股份(002242)多元化成败在净水业务,而净水成败,却在那勤夫。

日前,随着九阳股份大手笔投资的净水业务遭遇持续巨亏困局露出冰山一角,隐藏在这家“豆浆机单打冠军”背后的

“专业化天花板、多元化败局”业绩地雷也被引爆。

今年前三季度,九阳总营收为36.77亿、营业利润为5.57亿元,同比下降8.2%、10.66%。其中,主打豆浆机营收在今年上半年就出现同比19.11%下跌。受制市场需求整体低迷冲击,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大涨149.97%、达到1.09亿元。同一时期公司现金流净额仅为1.89亿元。

第三方机构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在今年前8个月豆浆机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分别出现28%、23.8%大幅度下跌背景下,预计2013年豆浆机还将出现12.5%、9.5%的下跌。这意味着,九阳必须要加快摆脱对豆浆机依赖、谋求在小家电、厨电、净水等领域的扩张步伐,但九阳已经身陷多元化泥潭。

净水业务劫

进入净水行业不足两年,九阳股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亏损数千万元。曾经被视为九阳进入净水行业最富突破的海狼星公司及其所有人那勤夫,却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2011年初,九阳以2000多万元价格收购那勤夫个人净水专利及那勤夫控制的北京海狼星电器2个商标后,又投资1000万元在杭州注册成立净水公司。当年3月,九阳与那勤夫、韩国皮克布朗株式会社在北京成立九阳皮克布朗净水合资公司。当年8月,九阳又将其全部持有的杭州净水公司中132.5万元股权平价转让给那勤夫。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合资、股份转让,那勤夫从九阳的并购对象成为合伙人和子公司股东。《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九阳在对那勤夫展开的收购过程中,并没有收购北京海狼星这家公司,只买下商标。在九阳收购完成后,北京海狼星电器法人代表从那勤夫变为李学军,而那勤夫还继续担任北京海狼星电器朝阳经销分公司的法人。

在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12月底公布的《关于发布获批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目录的通告》中,《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10个型号的九阳及海狼星品牌的净水机,实际生产企业为北京海狼星,属于受杭州九阳净水贴牌生产。

这意味着,那勤夫不仅获得来自九阳收购带来的技术和品牌的溢价,还牢牢把握九阳净水产业的上中下游关键核心利益链条:净水整机生产仍依靠那勤夫控制下的北京海狼星公司,核心部件有赖于与那勤夫和韩国皮克布朗成立的合资公司,甚至下游的杭州九阳净水都让那勤夫拥有股份。

这到底是九阳为留住那勤夫进行的利益纽带捆绑,还是那勤夫为自己在九阳净水布下的“坐享其成”利益链,或是九阳借道那勤夫进行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答案尚未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一旦那勤夫系退出,九阳的净水业务将成一盘死棋。

多元化困局

屋漏偏逢连阴雨。曾经在上市之初,以“好水、好豆、好机”的耀眼商业模式给投资者带来无限遐想空间的九阳股份,如今却面临净水业务巨亏盈利无望、豆料业务规模小增长慢、豆浆机业务步入下跌通道等诸多困境。

今年上半年,九阳净水业务亏损突破2000多万元,豆料业务营收仅2087万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仅8.4%。豆浆机业务营收仍占据57%比重,却出现超过19%下跌。与九阳大手笔投资净水的亏损相似的是,一直谋求做长豆价值链的九阳,还收购北京以食为天餐饮公司40%股份,进军豆饮品连锁店。今年上半年,以食为天在北京拥有13家连锁店,营收128.5万元,净利润亏损228.5万元。

眼看在黄豆这条价值延长线上短期突破无望的九阳,近年来在电磁炉、电饭煲两大小家电品类扩张,并获得了不错的增长速度。不过,中怡康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电饭煲市场上,美的与苏泊尔两家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63%、九阳仅为5.8%。电磁炉市场上,美的、苏泊尔市场零售额占比分别以45.78%、17.92%位居前两位,九阳份额为15.61%居第三。

今年,九阳再度进军烟机、灶具、消毒柜等厨电领域。九阳证券事务代表邵际生透露,“目前,九阳在烟灶消产品上主要靠贴牌,并没有自有工厂。前期已经在山东的三四级农村市场试水,整体情况不错后会考虑进城”。

家电业分析师洪仕斌指出,“九阳选择从豆浆机向其它家电领域的扩张,并不容易。首先,九阳品牌的扩张空间很小,豆浆机大王会让很多消费者不会将这种品牌信任向其它产品转移,除非低价策略。其次,当前九阳多元化扩张选择的小家电、厨电领域品牌格局非常成熟,其上升突破空间非常有限,只是一门短期的生意”。

专业化豆浆机增长无力,陷入跌跌不休的通道,多元化净水亏损、豆料规模小、小家电竞争激烈,九阳接下来将如何给投资者讲新的发展故事?本报还将继续关注。(相关报道见第十九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