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论衡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于大选年,中国企业不必过于敏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对于大选年,中国企业不必过于敏感

经过一年多的喧嚣和折腾后,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美国当地时间7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成功连任。

2012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选之年,美、法、俄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选举更是对世界局势有着至深且远的影响。经济则是候选人们无法绕开的议题,就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中,无论是谋求连任的奥巴马还是旨在问鼎白宫的罗姆尼,双方都试图通过推行刺激经济增长与创建就业岗位的政策来获得选民的支持。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许才刚刚开始:大选年,中国的企业家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候选人们在选举辩论中关于经济议题的各种主张和言论以及之后带来的经济政策走向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地位的崛起,这成为中国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网上今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笑话,当被问起最近在忙什么时,不少企业负责人回答,“现在不干活了,就等着选举结果呢。”当然,这里面更多是一种调侃,相信没有企业家会真的不干活,等选举结果。不过调侃背后的东西也值得我们深思。应该说,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众多企业家对选举之后各国经济政策走向变化的担忧。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一国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家们的这种担心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企业家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来关注候选人们在辩论中所抛出的各种主张和言论?是否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崛起,中国和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大选中候选者争相谈论的话题。然而,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我们的心理还没有做到与之对等的“崛起”,换言之,我们还不习惯这么被人评评点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来自国外的批评和评点过于敏感。国外某个政客、议员或者个别专家的论断、言论在国外引不起丝毫的风波,却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情绪化的表达也随之而来。在理性到来之前,各种愤怒化的情绪性表达已经占领了几乎全部的意见市场,一些理性分析被湮没在声势浩大的情绪化言论中。

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和理论来解读中国议题,即使面对一些毫无道理的批评、一些极为刺耳的声音,我们也能做到洗耳恭听。但是,也应当承认,这种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来看,我们表现的还不足够自信和沉着。在面对各种不利于我们的声音时,我们不时也有奋起“反击”的冲动。

当然,面对那些关系大是大非、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的问题,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过,面对一些带有“表演”成分的言论和主张,我们似乎不必为之大动干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多是逞口舌之快。

各国大选中候选人的言论和主张很多时候就带有这种“表演”的成分。根据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在大选辩论中,诉诸感情往往比诉诸理性更能赢得选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候选人政见差异不大,选民投票意愿不高的情况下,这早已经成为不少候选人吸引和迎合选民的一种“必杀技”。

实践早已经证明,候选人在辩论中的言论和主张更多时候是一种策略性的表达,并不能和其以后的政策画上等号。就拿美国总统选举来说,在选战中互抛对华强硬论调,已然成为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一贯做法。这些年,美国历届总统在入主白宫后选择性遗忘之前辩论时的各种“豪言壮语”,积极和中国建设良好关系,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相应的各种好或不好的言论也会随之而来,我们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这份自信。

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国大选中候选人的言论全是空穴来风。而是说,对于各国选举辩论中候选人的言论我们不必过于敏感,理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