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年轻人会成为悲催一族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树彤
体制内年轻人会成为悲催一族吗?
看了《南方周末》的重头报道《三千本硕毕业生争当清洁工“扫大街也是公家的人”》,令我想起去年谈论过的“安全感”话题。
这些竞争清洁工岗位的高学历毕业生,看重的并不是清洁工作本身的高尚,而是“事业编制”。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他们的家长,都把体制等同于安全感,纷纷向体制内寻找安全感。年轻人正主动或被动地迷恋上了体制内的生活,争做“公家的人”,我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倒退。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体制,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现实或者预期,正在指引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回流。
其实比体制更具毒性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的认识。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或许更多的是给大家对安定生活的想象,走上一条貌似稳定的人生道路。然而,像当年的“4050”从没想过会下岗一样,所谓的“稳定”仍不可预测,前途凶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明年我国将努力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建设,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目前,臃肿的公务员队伍10年后就会出现大量的下岗潮。特别是,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精简机构,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正在向企业改制。缺乏商业社会的生存技能,加之长期形成的国有单位固有的处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会让如今在体制内的大多数年轻人很难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头再来”。
从来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我们要看的是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跨度,只要尚未走完一生,人都不能过早给自己结账,计算这辈子是赚了,还是赔了。
而若干年后价值回归时,今天这些期待旱涝保收、向体制要一生安全的年轻人,明天多半会成为最悲催的一族。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作者系敦煌网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