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十八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经济新中心:
多个中心的趋势正在演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锦

世界经济新中心:多个中心的趋势正在演化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GDP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中心正由西向东转移,正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使中国企业受到鼓舞,承担了压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他还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十八大报告的措辞低调而谨慎,但是中国成为世界新经济中心的声音却日益强大。这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很多西方人对我们评价很高,甚至高到我们自己都承受不起的地步。比如所谓G2概念,把中国同美国相提并论。当然,这个世界经济中心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美国是西部中心,中国是东部中心,两个中心是历史趋势。

从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看,世界500强企业正在向东方转移。在2012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为70家,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二大来源地。美国、日本分别占有198席和88席;在2012年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下降到132家,日本企业也减少至68家,美日企业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这也充分在证明着,中国企业已经并且将继续改变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以往由美日主导的局面正在向中国倾斜。

而10年前的2002年中国仅有11家企业入围。毋庸置疑,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79家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和缩影。这次中国成为除美国以外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相称。

10年来,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进中,注定有一些企业要成为标杆,华为就是这样的企业。2002年,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同年6月,华为美国公司成立,与此同时,华为开始与当时的全球第二大数据网络公司3Com正式接触,开始成立合资公司的谈判。到2002年年底,华为的美国市场销售比上年度增长了将近70%,虽然思科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但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首次下滑。

就是这样,从2002年思科“盯”上华为开始,这背后其实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思科与华为的战争。围绕着华为与思科两大企业的竞争,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向东方转移的缩影。思科和华为的竞争就是西部中心与东部中心摩擦的过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然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过程。

世界经济中心向中国转移,同时表现在企业发展模式与管理思想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展示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互动的模式以及中国自己走上市场经济的模式,中国建材和宋志平的“央企市营”模式与企业包容哲学便是一个例证。

全球传播巨头英国WPP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索雷尔日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世界经济目前处于重建平衡期,其中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英国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同样说过,世界经济和金融力量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作了重申。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从这两个目标里,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雄心与气魄。

展望新的十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中心向中国转移,最终决定于中国企业的实力。中国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差距。中国企业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必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认清客观差距所在,切实提高企业综合水平,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真正做大做强做优,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使进入500强的中国企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我们不仅在企业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更要在企业发展方式与理论上,做好迎接世界经济中心向东方转移的准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