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十八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是制造业最本质动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岷

创新是制造业最本质动力

中国一直被称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目前,中国制造业所拥有的优势正逐渐减弱。中国制造业该如何突破困境?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认为,创新是最本质的动力。

《中国企业报》:中国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挑战;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欧美国家,为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纷纷促进制造业回归;“中国制造”遭到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围攻。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朱少平: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业突出重围关键。过去,中国虽号称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低端,收获的是最微薄的利润。靠人力和资源成本换来的优势,能够很容易地被别的国家取代。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中国的制造业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像苹果一样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所以,未来十年,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最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制造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

十八大报告对未来十年中国的创新发展有精辟论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中国企业报》: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新动力点又该从哪里寻找呢?

朱少平:可以预见,未来十年,科技创新是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中国制造业只有未雨绸缪,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地开阔视野和想象力,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走得更远。

创新的话题已提了多年,真正落实好还需要有政策支持。政府要保护知识产权、技术和专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具有激励作用的外部环境,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强化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并给予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以税收和技术上的支持等。另外,政府还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出台一些可以执行的细则,使中国的企业能尽快切实享受到国家创新战略的优惠措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