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1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化战略建立合作友谊情———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十年发展侧记(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富强郑瑶通讯员阮松萍王天丹

国际化战略建立合作友谊情———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十年发展侧记(二)

云南电网实现一张网全覆盖

翻开地图,云南“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新,西接缅甸连印巴”,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是中国唯一可同时与“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相通相连的省份。

云南电网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作为全国第一个“走出去”的省级电网公司,在短短几年间的时间内,他们以国际化的战略,加强合作,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一条条银线跨过奔腾的江河之水,翻过茂密的林海群山,通向中国友好邻邦越南、老挝和缅甸。

云电外送海外情

2004年9月28日,我国第一个对越送电项目———云南河口至越南老街110千伏联网工程的顺利投产,拉开了云南电网公司对越大规模送电的序幕。云南电网成为全国第一个“走出去”的省级电网公司。

在以后的几年里,云南电网公司的国际步伐越走越快。2006年2月110千伏猫猫跳-河江二回线路建成;当年9月,220千伏新桥-老街双回线路正式投产,供电范围增加至越南永福省永安市、富寿省越池市和安沛省、山罗省、奠边省,实现了220千伏国际联网。2007年4月,云南文山-越南河江220千伏联网工程投入运行。云南电网通过2个电压等级、4条通道共6回线路向越南北部的老街、莱州、河江、安沛、宣光等12省区送电,最大送电能力近80万千瓦。2012年前三季度,对越送电累计电量已达到了218.4亿千瓦时。

在对越送电的基础上,2007年,云南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共同启动了115千伏中国云南向老挝北部地区供电项目。2009年底,110千伏勐腊-那磨线正式投产送电。2010年6月16日在中老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关于投资建设老挝国家电网的谅解备忘录,相继实现了115千伏向老挝送电,并且受老挝委托着手研究老挝国家电网规划。

继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2008年年底并入云南电网后,2010年8月,缅甸太平江一级水电站也正式并入云南电网。云南电网从起初边贸形式的单纯电力出口,逐步发展为电力进出口并重,迈出了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电力市场培育的重要一步,确立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引导中的核心地位。

云南电网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际营销体系和目标市场———加大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积极推进老挝国家电网相关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扩大缅甸电力输入规模;考察论证中越500千伏联网项目……

按照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有关协议以及云南省“云电外送”规划,未来三四年,全省对越送电电压将提高到500千伏,新增送电200万千瓦,送电规模达到270万千瓦。同时,结合糯扎渡等电站的投产,实施向泰国送电300万千瓦。

“云电外送”大通道作为继公路、铁路、航运之外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第四条经济大通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风雨无阻传真情

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担负着对越送电相关的15条线路的检修、巡视任务,其中220千伏线路5条,110千伏线路10条,线路总长在400千米以上。而且95%以上的输电线路处于热带雨林地区的高山地带,分布在金平、个旧、河口地区的亚热带丛林和高山峻岭中,线路维护难度相当大。“8年来,他们用心维护着对越送电这条‘大动脉’的正常运行,至今没有一次因为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线路停电”。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巡线三班班长吴跃祥深有感触地说。

位于磨憨经济开发区的磨憨供电所,是位于中国与老挝边境的最边远的供电所,仅7名职工,除了要做好磨憨813平方公里供电服务工作外,每个月的25号,他们还将承担着网省公司对老挝115千伏那磨变关口表的抄表核算工作。从磨憨到115千伏那磨变有近70公里的路程,顺着蜿蜒的昆曼大道,车子在老挝的原始森林里慢步前行,伴随着115千伏输电线路,整个行程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以前,他们不懂老挝语,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刚开始,他们只能用手势加口语来表达,后来随身带着《中老语翻译对照辞典》,一边讲一边翻看,死记硬背,随着交往的增多,他们现在已经能熟练和老方人员交流了,相互间还会开玩笑。

每个数字代表着双方电力友谊的结晶,每笔记录承担着点亮光明的希望。根据中老双方约定,北京时间每月的25号14点,双方准时互抄关口表数据。抄表完成后,进入核算阶段,在一张控制台上,两边同时进行。待核算完成后,双方交换抄表数据,相互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双方进行签字。把抄表数据上传至各自公司总部。(下转G02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