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作当成生活方式——著名画家李学辉和他的《齐鲁十二圣贤系列造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樊磊
把创作当成生活方式——著名画家李学辉和他的《齐鲁十二圣贤系列造像》
李清照
大舜
王羲之
贾思勰
孙武
蒲松龄
孔丘
孟轲
管仲
墨翟
诸葛亮
戚继光
李学辉,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特聘画家,济南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现就职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就读于青岛美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孔维克高端创作研修班。上世纪90年代,历时两年创作的长卷作品《长江》、《黄河》得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冯其庸,著名书画家刘九庵、于希宁、魏启后等的高度赞誉并先后题字题词。创作的《孙子人物》肖像被来自中国孙子兵法研讨会、军事科学院的诸多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于2006年8月评为孙子标准像,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创作的《孙子圣迹图》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专家、学者定为出版使用的范本。其作品以及作品丝绸复制品等艺术衍生品广为海内外友人、藏家收藏。
在山东省会济南市中心的泉城广场上,文化长廊的系列雕塑《齐鲁十二圣贤》给众多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十二位圣贤是齐鲁众多名士中的代表,“十二贤”名单经过众多机构、学者研究商讨,最终由著名学者徐北文教授生前确定。这些名士形象代表了齐鲁文明的历史,反映了齐鲁文化的脉络。
把齐鲁十二圣贤创作成系列中国画作品,让水墨这一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语言再现这十二贤的形象,是著名人物画家李学辉近两年来的创作重点,这也是徐北文教授生前对李学辉的建议和嘱托。李学辉多年来有着众多“圣贤主题创作”经验,从《华夏十圣》的中国画创作,到孙子标准像的创作,再到《道教著名人物》系列创作、一直到《齐鲁九圣》的主题创作,他创作了大量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士形象作品,尤其《齐鲁九圣图》创作完毕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数十家媒体给予报道,作品被复制成丝织品等各种材质广泛传播。盛赞之下,李学辉并没有飘飘然,他虚心向很多学者、专家请教,觉得“九圣”不能涵盖齐鲁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齐鲁九圣图》中的一些形象仍然值得推敲,他已经不满足刚获得的成功。于是,他婉拒了很多商业活动的邀请,一头扎进齐鲁十二圣贤的研究,查阅历史资料、翻看圣贤典籍、学习大师的类似创作……为了蒲松龄像的创作,他重新把整部《聊斋》通读,为了找感觉他奔波在这些名士的故里,曲阜、邹城、滨州、淄博、临沂……
经历了两年的努力,又神秘“消失”了几个月后,十二幅六尺竖幅的《齐鲁十二圣贤》几易其稿,终于完成。在创作过程中,从第一稿,他就邀请了不同的三批人来“审稿”,第一批是学者、著名艺术家,年龄也都比较老;第二批是书画爱好者,大多是中年人,第三批是青年学生,通过三批人的不同意见,李学辉撷取精华、融会贯通,修改了第二稿、第三稿……终于创作出广被认可、形神兼备的圣贤形象。
谈起创作,李学辉如数家珍:“孔子的形象大家熟悉不过,怎么出新而富有深意呢?我加入了一个童子形象,这个童子可以理解为他的学生,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文脉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含义;创作管仲时候背景修改最多,开始是江山,觉得过于概念,后来是大殿的龙柱,觉得又过于有庙堂之感,最后改成一片建筑,代表社会、国家;墨子的创作我没有过多地表现他的著书立说,而是表现他的行走,‘科圣’是从实践中来的,实践出真知嘛;我画李清照耗时最多,费心思也最多,她最容易画成概念化的形象,容易画成‘蔡文姬’,我反复读她的词,把她婉约、美丽、多情的一面表现出来,同时又让她含着‘死亦为鬼雄’的傲骨;而蒲松龄,我看大多数创作把他表现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通过我对他的研究,不仅表现他朴素、纯真的一面,同时也把他内心深处疾恶如仇,甚至有些刁钻古怪的个性刻画出来……”
创作期间,李学辉吃在画室、睡在画室,张嘴十二贤、闭嘴十二贤,睁眼画画、闭眼还是继续思考。人们习惯说画家把创作当做生命,这么说还是有些抽象,我觉得一个出好作品的画家,是把创作当成生活方式,当成了每天睁开眼生命中几乎全部的组成。很多人说李学辉“您这是为弘扬齐鲁文化添砖加瓦啊,是梳理齐鲁文脉的大手笔”。而李学辉则质朴地说;“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想用自己的画笔,把大家心目中的、我心目中的圣贤形象表现完美,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