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来源:中国企业报
智库
唐·舒尔茨抓住消费者“关键时刻”(美国西北大学商学院教授)
今天大多数市场营销的规划和实施方法都是在上世纪形成的。过去的营销方式是传递信息、消费者接受,然后实现购买和再购买,是一种线性的传播。而现在环境已发生变化,消费者的决策体系由线状变成了网状,在消费选择时有许多做出决定的“关键时刻”。
营销的关键是要明白,不是企业要卖什么,而是消费者想买什么。营销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抓住消费者的每个“关键时刻”,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朱飞企业文化应“神”“形”一致(中国雇主品牌研究所所长)
如果我们把企业文化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这么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神”和“形”。所谓“神”就是企业内在的“气质”,是企业的核心假设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形”,是一种外在表现。
对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理解,重要的不是看企业怎么表达他的文化,也不是仅仅停留于一些“形”的东西,而是通过分析这些外在的表现,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的“神”。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系统表达是基于企业的核心假设和价值观,使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形”(即外在表现)达成一致。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下意识行为,使“神”和“形”达成一致。
任正非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新(华为董事长)
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地宽容失败。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失败。我们是高端研究领域,模糊区域更多。有一些区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许他们乱来,比如说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但我们进入的是模糊区域,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做成什么。因此,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与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写出来,发到网上,引领一代新人思考。也许不只是华为看到你了,社会也看到你了。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时,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也许他就成功了。所以在创新问题上,更多的是一种承前启后。
陈宏辉善待供应商就是善待自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大多数企业只会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总是试图通过多种方式从供应链上下游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压榨利润。例如,利用同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过分降低采购价格,使供应商没有利润空间和资金来改善工厂劳工和环境状况;要求供应商严格执行“零库存”和即时交货模式,导致工人工作时间的极度不稳定性,工人过度加班现象极为严重。最终,供应链失衡导致下游采购商自食其果,得到的是低劣产品和服务。处在产品价值链上的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的企业榨取了大部分利润,却强行把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减缩供应链成本的重任转嫁给了微利的制造企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冯仑创业最难是跟制度博弈(万通董事长)
民营企业要创业,难的不是体力的苦,也不是熬夜加班,而是在中国的创业还要面临社会转型、制度重建这样的过程,我们总是要学会既做经济性博弈,也要学会跟体制和社会转型的节奏配合。其实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这件事情死的,因为我们在转型社会经济责任、权利不确定,所有的事情都不确定,所以你在做的时候拿捏不好就掉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