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十八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2012年1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的一天,不平凡的两个十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平凡的一天,不平凡的两个十年

11月8日,是一个连接前十年与后十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将于这一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将完成世界上最大政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更替,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将指引中国企业未来5到10年的路径。

这是一个重要时刻,在中国历史的时序中只是一个细微的刻度,但在企业和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却是一个铭刻很深的刻度。

回望十年前,多有沧桑。有人用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定位这十年的变动,但是如果我们把坐标确定为企业的“现代化转型”,那么这十年的变动更显其承前启后、带有战略性的清晰定位。我们期望这次会议能得到转变发展方式更明确的指令,从政策环境得到更强大的转型推动力。

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是在被迫中断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开启的。中国以农业立国,素来缺乏工业化经验。十九世纪的洋务运动刚刚开始,便进入政治、文化与军事运动。自1978年后,中国企业被动转型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又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有所前行。然而,这种被动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凸显出心理准备、文化理论准备、社会准备不足的诸多问题,难免在跌跌撞撞中前进,常常陷入梦想与迷茫的双重焦虑,屡屡陷入被动。所以,我们不断用“转变”的词汇,1995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五年又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恐怕以后还要更多地用上“转变”这个词。

很多人对过去十年理解不够,用“千年未有之变局”并不为过。而这十年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所面对和需要回答的时代问题,则显然是中国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其他国家提供的现成答案也是不适用的。

就在这十年间,中国城镇化率由40%升至51.27%,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尽管城镇化品质还有待提升,但中国毕竟开始从乡村型社会迈入城市型社会;中国建起了基本覆盖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网,尽管这种保障还只是“基本”,但政府职能开始实现了向公共与民生的全面转变;中国实现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的历史性跃升,尽管经济发展质量需要提升、收入差距亟待缩小,但毕竟中国的“重量级”已经与十年前不在一个层次……

就在这十年间,中国的发展令世界印象深刻。中国的GDP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79家,预示着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有外媒盛赞这10年“中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成绩,从实际角度而言,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曾试图取得的成就都要辉煌”。特别是在美国、欧洲相继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全球时,中国企业包括整个经济被外媒冠以“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复苏的新引擎”的角色。

过去10年,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就像一列满载13亿乘客的巨型列车,每前进一步,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拉动这趟列车的火车头便是中国企业。在破解当今世界性危机难题的艰难道路上,中国企业也必将被赋予更多的期待。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其实美国的企业,便是美国的事业。我们要说,其实中国的事业便是中国的企业。对这个问题认识有多深,便可见中国人思想转型有多迫切。可以说,目前差距甚大,思想转型的任务极为重大。

未来5到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标宏伟、任务繁重:到2015年达成“十二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兑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承诺降低全球贫困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打下关键性基础。中国企业注定要发挥更大作用,这些目标都是顺着以前的话说下来的。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将带来许多新目标,也存在新阻力,需要我们怎样认识,我们准备好了吗?

过去10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超乎想象的飞速发展,也遇到了种种危机,中国企业面对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新变化、新特征。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中国乃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都将不同。此前改革的成果固然可以承继下来,但前些年积累的社会矛盾,则不能在第二个十年再“传”下去。人类发展浪潮遇到的新矛盾,则在以后十年是躲不开的。

要讨论未来十年的中国改革战略,首先要确定改革的“战略基调”,也就是说,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改革观,中国的改革究竟如何定位、如何把握,它是什么,不是什么,这涉及改革的基本思想问题。

基于此前的改革实践,“中国改革之道”应当是转型之道。新阶段的企业转型观应当超越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当然比“革命”要柔,刚柔相济,平滑运作。迫切需要的是主见与思想。

我们知道,进入新的十年,中国企业面临的不仅是鲜花,还有砖头;不都是坦途,而常常面临的是一团迷雾。我们有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当然是思想准备。(下转第二十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