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综合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资管理体制的成功实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的成功实践

(上接G01版)

亮点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过去10年历史中完成的国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出贡献。经过30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以来的探索,我们的国资管理制度基本上成型了,推动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以前对国企的管理是“九龙治水”,分为管人、管事、管资产等若干条线,企业也没有经营指标、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各级国资委的成立,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逐步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推动国有产权透明管理、进场交易,强化审计和外部监督,改革经营者选任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系列的制度的建立,多属于开创性的。

亮点二: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重大变化,一个显著提升。

《报告》突出了企业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三个重大变化,这三件大事都是在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是对历史的回顾,但有新意。

从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看,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国有企业总产值占比低于10%,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最受人们注目的是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表明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这个过程是通过改制、兼并、租赁、出售等方式实现的。

从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看,政企分开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有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外承担责任,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多项制度的建立,对国有企业监管方式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体系。

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看,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2011年的72%。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

显然,以上三个重大变化,带来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

亮点三:对我们国企改革现在面临的四个问题,《报告》分析得具体而实在,非常到位。

《报告》认为,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监管体制有待完善与各种社会负担依然沉重。需要进一步解决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结构问题与历史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对国企处境的清醒认识,也是对历史方位的一个定位。充满实事求是的精神,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过程论的思想。

亮点四:国有企业的三个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来统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报告》第三部分,是讲今后怎么干的问题。开头有一个核心段落,应当视为国资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强化创新,加强管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些内容过去也有提及,这次把它提到新高度,用理论、制度、道路三个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个主要方面相对应,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这是这个报告的重大成就。后面的四句话是工作思路,仅仅用十六个字,概括得极其精练,极其集中,每个词都是一篇大文章。而归结于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展现“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强化三个坚持的指向。

亮点五:从科学发展角度,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

《报告》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担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据此提出“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强化创新,加强管理”十六个字,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加快推进国有经济转型升级;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社会负担;推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深刻理性,内里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经济制度方面,既不搞西方的私有化,也不搞纯粹的公有制,而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既不搞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经验,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当然,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建立以后,只有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才能使这种制度固有的优越性得到发挥,生机和活力得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支撑和依托。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所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